海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26 累计次数: 字体:[ ]

海安县人民政府

——2013年1月28日在海安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陆卫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2年,在中共南通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海安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按照“打好新征程‘七大战役’,实现新时期‘七战七捷’”的总体部署,立足“建设七大名城”的战略定位,紧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四个确保,两个超过”的奋斗目标,稳中求进,奋力争先,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双超”目标圆满实现;开发区晋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升格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县成为南通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物流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海安成功召开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排名中,我县分列第35位和第13位,位次继续前移。

1.综合实力在攻坚克难中跃上新台阶。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稳定外贸增长、减轻企业负担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稳步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增长12.5%。完成财政总收入100.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5亿元,分别增长38.3%31.6%。被评为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财政收入质量提升表彰单位。累计完成工业、服务业应税销售1066.3亿元。其中,工业开票销售679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387.3亿元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7亿元,增长24%,增五县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9亿元,增长16.3%,增幅市第一。各项贷款余额457亿元,比年初增加90亿元,增长24.5%,比67%,总量、增量、增幅、贷存比四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预计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90元

2.转型升级在多元驱动中实现新跨越。产业提升促转型。完成18个重点板块发展规划编制,不断完善部门联动培育体系。先后获批国家火炬锻压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时尚锦纶示范基地、茧丝绸服装家纺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成省级色织产业基地县和市级磁性新材料、建材机械、化纤产业集群。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5.4%和17%全市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我县召开。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增长24.5%,成为全国第七个、全省第一个“中国建筑之乡”。全年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7家,累计达145家;新增规模企业65家,累计达810家,亿元企业、规模企业总数均列全市第一。“丝乡”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创新驱动促转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累计67家,总数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3亿元,增长25%,增幅列五县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1%,提高2.5个百分点。全县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工业制造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建设覆盖率分别达85%、81%,联发国际染整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外资研发机构。建成科技孵化器、加速器20.5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152家。发明专利申请量1644件、授权量67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3720万元,全市第一。联发集团8亿元公司债成功发行,天楹环保发行全市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全县首家合伙制创投企业南通杉杉创业投资中心顺利成立,县内创投企业总数达4家,基金规模超过5亿元。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县。服务业提速促转型。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8%,提高1.9个百分点。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8个、新竣工23个,中洋豪生大酒店、天赋力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深入实施“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物流周”活动,全年新开辟物流线路68条,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招引入驻厂家直销、区域代理企业551“河豚之乡、休闲海安”品牌不断叫响,旅游业收入增长25%,新增国家3A级景区1家。一批知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先后入驻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4.9亿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40%

3.开放开发在强势推进中结出新硕果。成功举办首届苏台文创产业合作论坛、第五届长三角海归创新创业圆桌会议、金秋经会,在海内外开展高端人才、高新项目洽谈会等双招双引活动160多次与美国奥克兰郡结为友好城市。南通海关、国检海安办事机构正式运行。平台打造实现突破。开发区载体优势不断放大,上海奉贤(海安)工业园、常安纺织科技园等合作园区相继开工建设。高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三城五园”,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滨海新区抢抓沿海开发战略机遇,3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全面规划50平方公里商贸物流园区。7个镇级科技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再创佳绩。选拔300名肯吃苦、懂招商、沟通的专业人员组成招商团队,每天动态保持220人在外招商。在美、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招商机构,海外招商迈出新步。新批外资项目59个,新增工商注册外资5.79亿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48.5%;实际到账外资2.5亿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3.6%招才引智成效明显。聘请18名行业领军人才担任县政府经济顾问。组织300多家重点企业赴外招才引智,招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人,列入省“双创计划”4人、省“博士集聚计划”7人,入选省产业教授4人。持续推进“525”人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478人、高校毕业生5202人、蓝领技能人才5906人。项目建设掀起高潮。制定重大项目认定标准,建立联合会办制度,最大限度缩短项目转化周期。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59个,其中10亿元以上8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78个,其中5亿元以上5个开工建设各类工业厂房255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投入229.8亿元,增长16.8%,增幅列五县市第一其中增值税抵扣设备投入22亿元。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71个,完成投资额54.3亿元。

4.农业经济在稳步发展中再创新业绩。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全省领先,综合得分全省第四,继续保持苏中苏北第一。农业基础不断巩固。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为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被表彰为粮食生产先进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比59.2%,居全市之首。农技服务“五有”体系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农机现代化试点全省先行,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2%。水利建设总投入3亿元,为历年之最,确定为省水利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试点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3.9万亩,成为省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县省渔业现代化试点县海安现代禽蛋产业园升格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建成省百佳合作组织2家、优秀示范社4家。村级经济不断增强。在全市率先完成52个经济薄弱村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建成面积11.6万平方米。村集体经营收入2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收入超50万元村72个。被表彰为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优秀县。

5.城乡建设在协调并进中展现新面貌。城市质态实现提升。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区等控制性详规以及园林绿化、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规模和发展空间得到新拓展。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严格执行“三榜公示”制度,阳光高效、公平公正推进房屋征收。开发区、高新区房屋征收和雅周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快速推进,成效明显。市民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新开工安置房360万平方米、新竣工22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一批高品质、大体量楼盘快速崛起,城市形象不断出新。黄河路扩建、中坝北路和新华路改造等工程全面成。广电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五大中心”加快建设。城市防洪和大公低洼地区治理效果明显,经受住暴雨灾害考验。建成西气东输管网64公里,城镇居民用上廉价天然气。引江区域供水主管网实现全覆盖,改造镇村供水管网606公里。试点开展老旧小区基本物业服务,数字城管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省城市管理优秀城市。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交通体系日趋完善。通榆路改建工程主体竣工,221省道全线贯通,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稳步推进,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北三环、221省道下穿铁路通道工程竣工,328国道下穿铁路通道工程进入攻坚扫尾阶段。221省道角斜、老坝港连接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211公里农村公路桥梁120座。353省道海安段、226省道海安段工程先后通过省发改委工可、预可审查,北部干线和西部干线列入新一轮省道网规划。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园林城市创建和“绿色海安”建设快速推进,建成高等级公路绿色长廊,新增城市园林绿化面积210万平方米、造林面积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2.3%,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通过国家级评审。新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村3个3个三星级康居村、41个二星级康居村通过验收。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闲置空闲土地清理工作全市领先,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创建工作先进县实现连冠。

6.民生事业在统筹兼顾中取得新成效。创业就业协调推进。实施全民创业“五个一”行动计划,全年新增创业项目1657净增个体工商户9045户、私营企业2887家。加强零就业家庭援助,初步建成“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新增城镇就业76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7675人。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8.5%、98.5%、99%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不断提高优抚对象、困难群体生活保障特困群体医疗救助标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全覆盖,为601名特困老人落实“一助一”居家养老服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省级考核,高考高分段人数续领跑全省,曲塘中学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职教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校安工程加快推进,加固校舍6.2万平方米,新建2.8万平方米城南实验学校开工建设,紫石中学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直接减轻群众基本医疗负担6000多万元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升格为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中医院建成省慢性病防控示范县、省妇幼卫生先进县、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先进县。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定点回收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加强人口文化建设,被评为省首批“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县圆梦养老模式央视一套专题报道。扎染等4个项目列入省非遗保护名录,动漫作品《香菇特勤队》、电视剧《八千里路》等9件文艺精品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省“五星工程奖”,523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县档案馆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全面推“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实施以社区服务站为龙头、村居民小组为基础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打造法律援助“半小时工作圈”,办理援助案件1355件,为弱势群体减少经济损失1232万元。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全市领先创新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联动调解机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社会管理创新指导组高度评价信访工作考核连续八年名列全市第一。消防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不断提升平安海安建设持续加强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法治环境群众满意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7.行政效能在务实高效中得到新提升。效能建设继续加强。围绕“抓三在、促落实、保双超”作风效能建设主题,加强绩效管理,强化考核激励,促进政府工作的有力推进,机关干部在双招双引、房屋征收、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中争先比强、任劳任怨、敬业尽责,取得较好的业绩。扎实开展“银政企携手攀新高”行动,金融、税务、工商、供电、通信等部门积极联动,协调解决融资、供地、供电等问题248件。大力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便民服务中心(室)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三级便民服务系统高效运行,首问负责、全程领办、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提速增效。依法行政继续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荣获“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认真实施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强化。积极畅通民意渠道,开通“海安发布”官方微博,互联网建设管理全市放样。审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同级财政整改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4件、政协委员提案27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5%。廉政建设继续强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建成5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示范单位。进一步健全决策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对770行政权力风险点实施“科技+”模式的全程防控在全市率先高标准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被评为全省招投标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职工权益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关心下一代、老区扶贫开发、慈善、红十字、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双拥、机构编制、物价、供销、工商联、地方志、体育、机关事务管理、人防、防震减灾等工作也取得新的业绩。邮政、烟草、盐务、保险等部门积极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回顾2012年,我们满怀喜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海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海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全县大企业数量不多,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偏弱,转型升级的压力还比较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资源要素瓶颈制约加剧,加快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城市建设精致化程度不高,小城镇建设速度不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待继续加强少数干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服务需求,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需要不断深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应对和解决。

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拼搏奋进的精神、永不懈怠的追求,瞄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前行,跨越争先。

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全委会精神,与时俱进丰富“七大战役”,开拓创新聚力“双争双新”,实现扩总量与提质量两手并重,稳增长与快转型协调并进,科技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建城市与优生态相融共生,兴区镇与富百姓同频共振,惠民生与促和谐相得益彰的生动发展局面,谱写海安科学发展新篇章。

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5%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突破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实举措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在提升产业实力上攀高走强

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聚焦政策、聚合要素、聚力发展,强势推进经济运行质态提升,为建设“苏中新型工业名城”筑牢产业基础。

1.做强骨干企业群体。实施大企业培育“130”工程今后5年,每年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亿元企业30家。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继续实行“一企一策”扶持政策,强化序时管理,完善进退机制。对已完成培育期的企业,及时兑现政策并落实新一轮发展规划,不断壮大20亿元、50亿元和百亿级企业队伍。制定落实亿元企业、规模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坚持专题协调、现场办公、“三比二争”竞赛等做法,落实技改贴息等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巩固“银政企携手攀新高”行动成果,严格考核奖惩,促进银政企三方同呼吸、共命运,进一步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全年确保新增贷款90亿元,贷款增量全市保二争一,中长期贷款增量进入全市前三位。继续扩大担保、应急基金规模,业务总量分别32亿元和20亿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新增2家企业报会。实施建筑富民强县战略。深化建筑业企业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和经营机制,促进一批建筑企业发展壮大,催生一批优秀建筑企业家脱颖而出。鼓励建筑企业向上下游产业拓展,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力争实现建筑业施工总产值750亿元,创建省级以上优质工程45项、争创鲁班奖或国优工程1项。

2.打造支柱产业集群。突出主导产业,完善培育机制,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度更强、行业影响力更大、市场占有率更高。加大规划落实力度。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修编产业招商指导目录。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补链式招商,不断提升产业招商的实效性。完善产业导师制度,以政府经济顾问为核心组建产业顾问团,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水平。加速壮大领军企业。实施产业领军企业推进计划,支持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提升在全国性、全省性行业组织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行业商会作用,带领业内企业抱团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凝聚力。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配套能力优、市场影响大、创新活力强的特色产业园区。制定实施具体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引导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园区集中,不断强化集聚效应全年新增省、市级特色产业园区6个以上。

3.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以项目建设大提速,促进发展后劲大提升扩充项目总量。强化项目投入序时管理,确保每月开工工业项目不少于30个、竣工项目不少于20个。全年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5-10亿元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0个,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狠抓设备投入。充分利用设备投入抵扣增值税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确保完成设备投入35亿元,其中技改项目20亿元、招引项目15亿元。引导企业走零征地技改强企之路,亿元以上企业要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规模以上企业要实施百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提升项目服务。完善项目挂钩服务和督查推进机制,加强项目预审,提升项目质效,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报批、建设跟踪管理机制,强化金融、、供电等要素保障。做好重大项目点供用地指标争取工作,一般项目集中供地,小微项目入驻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4.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拓宽企业家国际视野。有计划地组织新生代企业家、高管人员国际化战略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企业家群体。引导企业家主动置身国际背景,思考、谋划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鼓励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到国外设立自主性营销网点、直销基地和交易中心,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协调海关、国检加强联动协作,提高通关效率。支持企业应用国际标准,全年通过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商标4件以上。引导企业全球配置资源。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泛吸纳集聚国际资本、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各类创新要素。新增2-3家企业成立国际科技合作机构。鼓励企业引进国际高端设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更深层次加快创新驱动,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提速争先

高起点打造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强化双招双引,努力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更优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和发展要素,为建设“江苏创新创业名城”增添强劲动力。

1.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全省创新型县试点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规模工业投入比重5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43%以上。强化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与全国一流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开票销售2000万元以上制造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和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校企合作研发平台建设“三个全覆盖。新建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等6家产业(企业)研究院。加快推进开发区、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新开工面积10万平方米,交付使用8万平方米,力争入驻企业200家。强化科技政策扶持。坚决全面兑现国家出台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的各类政策,同时强化跟踪督查,确保政策性资金真正全部用于科技投入。向上争取各类科技项目经费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扩大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吸引更多创投风投基金投资我县科技型企业,确保引进科技金融服务机构2家。强化创新品牌建设。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加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0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00个发明专利申请量1200件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不少于350件。加强品牌培育,新增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分别不少于3个。

2.全力提升发展平台。大力实施园区提升工程,致力打造精致园区。推进园区做特做强开发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光伏光电、现代纺织、高档家具等产业园,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园区功能提升、产城融合发展。高新区重点打造汽车产业、商贸物流、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产业园,实现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双提升。实质性推进7个镇级科技产业园建设,各产业园规划面积必须达500亩以上,加大园区内连片征收、集中安置力度,推进主次干道网格化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新招引项目全部落户产业园。加速实施沿海开发。滨海新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国际石材城、南黄海紫菜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港产城”融合。做好二期围垦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四园竞”机制。实施季度考评考核推动软件园、科创园、523文化产业园和职教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软件园、科创园力争新增入园企业100家,新增职工人数达600人以上;523文化产业园新引进文化创意企业不少于36家,新增职工人数300人以上;职教园招引社会培训机构不少于4个,招生引劳1500人以上。

3.纵深开展双招双引。继续办好经洽会和高端人才、高新项目洽谈会等各类双招双引活动突出项目引进。紧盯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超亿美元外资项目,锁定国际及国内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坚持县领导领衔招商,区镇主要负责人带队招商,分管负责人正常驻外招商。加强专业双招双引队伍管理,每天动态保持在外双招双引人员250人以上。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品牌、市场等要素进行配套招商。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20个聚焦海外招商。加快海外招商服务中心、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建设,提升港台、日韩、欧美等区域双招双引机构功能继续面向全球选聘双招双引人员,建立一支熟悉外情、了解县情、精通行情的海外双招双引队伍。瞄准美国汽车、德国装备制造、韩国输变电等产业,强化境外招商。全年引进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不少于2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不少于10个。强化人才招引。深入推进“525”人才工程,充分激发人才引擎强劲动力。开展“领军人才集聚行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人以上,引进或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人、省“双创计划”8人。开展“千企进百校行动”,聘请200名高校院所人才工作联络员,引进高校毕业生5000人。开展“蓝领技能人才振兴行动”,推广校企“冠名班”培养模式,聘请100名企业人才工作联络员,培养和引进蓝领人才5000人。

三、更大力度拓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在彰显发展优势上蓄势扩能

进一步放大“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品牌效应,全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实现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比重增加,为建设“华东枢纽物流名城”提供有力支撑。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物流业增加值、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16%和30%推进大宗物资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先期开发区域房屋征收、路网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铁路支线报批,推进铁路货运站场搬迁改造和连申、通扬运河港口作业区建设,尽快完善企业入驻条件,力争一年拉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效益。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加强工业生产资料、家具及农副产品物流配载和仓储能力建设,形成一批专业化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新开物流专线60条以上,建成省重点物流基地1家。积极发展保税物流,大力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申报前期工作,提高物流国际化水平。完善物流发展保障体系。整合信息资源,加快天赋力、亚太亿发等物流信息中心建设,着力构建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立足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联盟,密切校企合作,引进、培养一批物流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

2.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强化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服务业规模提升。抓好商贸物流项目招引。以知名物流企业、总经销、区域代理招引为重点,深入推进商贸物流“三区”竞赛。不断提升“物流周”活动成效,确保新开工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商贸物流项目18个。引导专业市场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突出高端商户的招引入驻,新增市级以上区域总代理、厂家直销企业不少于150家促进在建项目投产运营。参照工业项目实行联审会办,着力解决好项目立项、规划、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华中五金机电城一期、苏中不锈钢物流中心等5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新竣工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规模以上服务业投入增长45%,新增市场营业面积78万平方米。突出服务业大企业培育。用足、用活各级服务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继续实施服务业“一企一策”,打造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带动能力明显服务业龙头企业,确保服务业重点企业达到406家,新增应税销售亿元企业10家、2000万元以上批发企业40家、10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8家。

3.完善服务业产业体系。坚持生产与生活、新兴与传统并重,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培育休闲旅游业。启动建设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青墩遗址公园、苏豪丝绸文化广场等一批历史、文化展示平台,不断完善523文化产业园旅游功能推进凤山风景区、里下河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水韵里下河景区、中洋河豚庄园逐步对外开放。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年内,中洋豪生大酒店对外营业,王府邦瑞国际大酒店、新龙兴大酒店主体结构封顶,喜来登大酒店项目尽早落户开工。新增国家3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各1家实现旅游业收入40亿元,增长25%以上。提升商贸服务业。健全和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城市商业、社区商业和农村集镇商业,启动城市核心区和集镇示范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大社区超市、家政服务社区服务业推进力度,促进消费服务业向多层次、多业态、多主体发展。加快发展金融业重点打造长江中路金融集聚区,引导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分支机构入驻,确保新增入驻银行小贷公司2家。

四、更优平台做强现代农业,着力在推进强村富民上提质增效

坚持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保持农业基本现代化领先之势,为建设“全国特色农业名城”夯实基础。

1.推进农业园区集聚发展。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能力,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雅周现代农业产业园、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建设,其规划建设面积不少于5000亩、核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园一特”、一村一品。高标准配套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推进农田水利工程、高标准良田、高性能农机装备向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实施茶运河和北凌河整治工程。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提高防汛减灾能力。

2.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特色。实施粮食高产创建设施农业拓面提升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龙头带动四大工程,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粮食单产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渔)业,提高设施装备层次,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3.3万亩。开发面向大众的休闲、观光、农家乐等项目,打造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圈。围绕茧丝绸、现代渔业畜禽生态养殖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不少于20

3.拓宽强村富民有效渠道。鼓励村级依托现有资源多途径壮大集体经济,把发展物业项目、增加租赁收入作为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来源。突出标准厂房和创业园建设,新建标准厂房48万平方米、创业园70个实现村级税收分成全覆盖。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村营收入超50万元的村不少于85个。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行农业、创业、就业、置业“四业富民”,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五、更高品质推进城乡建设,着力在打造宜居环境上提档升级

抢抓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战略机遇,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着力集聚人气、完善功能、丰富内涵、彰显魅力,加快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为建设“江海生态宜居名城”提升承载功能。

1.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定位,高起点完善旧城区、科教新城等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完善各类专项规划,深化金融集聚区等重点区域、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做精做美现代城市。精致改造老城。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行政中心北侧、中坝路两侧等区域房屋征收工程,推进原卫校、中坝路、曙光东路两侧等区域安置房建设,努力缩短安置过渡期。实施草坝路、如海运河景观大道、新华河二期整治等工程,建设洋港河景观带,建成东洲公园主体工程,打造滨水绿色走廊和精品景观公园。全面启动中坝路沿线核心商务区建设,将通海大市场区域打造成繁华、靓丽的核心商圈稳步建设新城。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公共卫生中心、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华新一品二期等33项改造开发工程。实施凤山路、丹凤路、朝阳路等改造建设工程,加速上湖新城、西南新城、商贸物流园区、滨海新区等区域基础设施和核心区建设强化城市管理。以数字城管智能交通为依托,建立与现代化城市管理相适应的大城管格局。加大物业管理力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理顺开发区、高新区环卫管理体制,组建两区物业服务公司,保障农民安置房基本物业服务。着力开展交通秩序、户外广告、集贸市场、渣土运输等专项治理,落实精细化长效管理措施,营造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

2.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加速推进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进一步明确各镇功能定位,制定各具特色、切实可行的小城镇建设3年行动计划。用好南通市扶持政策,加快市级重点中心镇建设。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加大房屋征收和老镇区改造建设力度,曲塘、李堡镇土地出让面积分别不少于150、100亩,房地产10万平方米以上;其他镇土地出让不少于50亩,房地产3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安置房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品位。围绕“六个一”建设要求,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小城镇力、集聚力。大力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成增减挂钩拆旧复垦2000亩,积拓展土地规划空间盘活存量土地1000亩复垦整理新增耕地500亩以上。鼓励农民弃宅进城进镇,引导农民农村住房置换城镇住房

3.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公铁水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工建设353省道,建成临海高等级公路,启动204国道、328国道互通建设,实施晓星大道北延和海胡线改道工程,加快推进204国道雅周、白甸连接线等建设工程,做好海启高速、226省道、403省道(白甸至雅周西部干线公路)、通扬运河整治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实施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新生大道、南海大道下穿铁路通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连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年内实现试通航。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城区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全面加强出租车智能管理,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好更优的出行条件。

4.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把环境敏感期变成生态建设加速期。大力推进生态创建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园林城市创建,实施328国道城区段景观提升等园林绿化工程,打造一流的城市风景线。扎实开展绿色海安建设,积极创建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企业,确保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成片造林1万亩以上,覆盖率达22.8%。扎实抓好节能减排。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产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建成节能星级企业10家。做好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新建镇级污水管网110公里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巩固“百河清理”成果,推广“以河养河”新模式。继续强化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理进一步提升整治水平,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示范乡镇建设全部达标。完成所有行政村星级康居村创建任务,争创省级三星级康居村10个。

六、更宽领域关注民生事业,着力在提高幸福指数上真抓实干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和资源配置向民生倾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为建设“全省幸福和谐名城”丰富新的内涵。

1.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民富。全面启动全省首批创业型县创建工作,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创业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实现创业项目信息、政策、发布有效对接。拓展“无形就业市场”,开发手机版“海安就业网”。加强失业预警和失业调控机制建设,加大“一对一”扶持力度,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15分钟就业社保服务圈”标准化建设确保通过省级验收。全年新增产业类创业项目1045个,自主创业1500人,创业带动就业5000人,就业技能培训6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

2.完善社会保障夯实民本。加快完善城乡社保互转机制,实现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的有机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缴费率保持99%、98.5%、99%以上。继续提弱势群体救助优抚对象定补标准加大低保边缘困难群众救助力度。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老干部大学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水平,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综合大楼并投入使用,新增1家有规模、上档次的民办养老机构。开展省“双拥模范县”创建活动,确保实现五连冠。

3.提升公共服务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区、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教育示范区,启动县实验中学省四星级高中创建工作城南实验学校一期建成招生,上湖初中、海安第一中学开工建设,加快职教园区二期、紫琅学院海安校区等工程建设。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精神卫生服务投入,切实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和社区康复水平,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建立医疗药品广告长效监管联动机制,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深化生育关怀、关爱失独家庭行动,不断提升人口发展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建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争创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年内1个镇通过验收力争创建省、市星级农家书屋30家以上,完成镇文化站、广电站标准化建设任务用好群众文艺创作奖励政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做靓海安文化品牌。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慈善、红十字事业继续做好物价、机构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史志、档案、机关事务管理、老区扶贫开发、人防、防震减灾等工作。

4.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安。巩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成果,健全新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各项功能,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城乡新型社区建设全覆盖加大镇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力度,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外来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加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争创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完善专业调处机制,提高易发领域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健全现代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信访维稳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法治环境满意率继续保持省市领先水平。

去年县政府承诺的15件实事已全部办结,并取得较好社会效果。今年,将继续实施15件民生实事工程:1.继续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6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40万平方米。2.加大县城老旧小区整治力度,稳步推进老旧小区基本物业服务。.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工程,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率达到市政府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以社会保障为主要功能的市民卡工程,逐步实现“一人、一卡、一号、多功能、广覆盖”。.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确保40%以上通过达标验收。.积极完善大病医保政策,提高重大疾病报销比例7.建立健全全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8.推进区镇“放心消费示范一条街”创建,新建供销为农服务社20,建成农产品平价商店7家。9.实施农村健康饮水工程,改造区镇供水管网1200公里。10.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消防栓1272个。11.实施海安镇和城东镇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扩大城市防洪范围。12.启动实施焦港河整治工程。13.完成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一期工程和城北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14.新建改造农村桥梁100座实行公交车刷卡打折惠民。15.改造建设1所城区幼儿园。

七、更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创先争优

以建设高效、务实、亲民、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为追求,坚持立跨越之志、走创新之路、兴实干之风,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为建设“沿海高效服务名城”构筑坚实保障。

1.在科学执政上有新作为。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作为政府机关当前和今后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拓宽视野,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发展动力,提升服务水平。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方针政策调控的变化,结合海安实际,用准用足用活。扎实开展经济普查工作,密切关注区域发展态势,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大力弘扬新时期“海安精神”,科学应对我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造具有海安特色的新思路、新业绩。

2.在依法行政上有新作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面推动政府行政在法制规范下有序运行、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解决、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开展。继续深化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制度,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畅通政风热线,重视网络舆情,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的广泛监督。

3.在勤勉履政上有新作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坚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进行调查研究,务实开展挂钩帮扶、结对走访等活动,努力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认真改进文风、会风、作风,切实精简会议、精简活动、精简文件,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雷厉风行强化压力传递,顶真碰硬抓好工作督查,对已确定的事项、已布置的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一抓到底,不推诿、不拖延、不打折,进一步打造让人民群众和投资客商高度满意的海安服务金字招牌。

4.在廉洁从政上有新作为。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兴勤俭之风力戒奢靡之气,全面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监察、审计职能,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部门、区镇、村(居)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力度。继续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建立综合电子监察中心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建成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监管系统充分发挥制度约束力,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积极预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以清正、清廉、清明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宏伟的目标鼓舞人心,美好的事业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海安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百万人民,聚集正能量提升加速度,与时俱进丰富“七大战役”,开拓创新聚力“双争双新,不负人民重托,不辱时代使命,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海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四个确保,两个超过”: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提出,要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市领先,确保“七大战役”的“三年作战计划”、“五年作战规划”目标达序时,确保基本现代化目标序时推进,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工业和服务业开票销售超千亿元、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元。

2.三城五园:三城指汽车产业城、科教新城、物流产业城“五园”指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建筑产业园。

3.国家“千人计划”: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4.省“双创计划”:从2007年开始,围绕江苏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每年从海内外引进2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省政府择优给予资助。

5.省“博士集聚计划”:指从2010年起,省政府用5年时间资助2000名左右到江苏企业创新创业的博士。

6.省产业教授:指从2010年起,省政府从企业选聘科技企业家,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高校担任产业教授。

7.“525”人才工程:指“十二五”期间全县引进25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5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5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25000名高校毕业生、25000名蓝领技能人才。

8农技服务五有体系指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

9.四有一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村级建设行动计划,即有持续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

10.五大中心:指县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广电中心、职教中心。

11工可、预可工可,指工程可行性研究;预可,指工程预可行性研究。

12.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指通过加强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落实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使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够享受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13.“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城乡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覆盖率达9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实现全覆盖。其中一委是指社区党委或社区党支部委员会,一居是指社区居委会,一站是指社区管理服务站,一办是指社区综治办。

14.抓三在指南通市委要求机关干部围绕“在岗、在行、在状态”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15.中国法治政府奖:是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设立的,也是我国第一个由学术组织发起设立,由专家和社会公众依据科学的评审程序和评价标准对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制度和措施进行评选的奖项,客观公正地评价、推广各级政府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被舆论称之为民间对政府的奖项。

16.双争双新:即县委十二届三次提出的2013年要努力开创海安“人人争奉献、项项争一流、行行迈新步、处处展新貌”的新局面。

17.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该体系始建于1891年,现适用《马德里议定书》(1989),由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管理。马德里体系可使商标权利人直接向其本国或地区商标局递交一份国际注册申请书便能够使其商标在马德里联盟多个国家获得保护。

18.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9.“六个一”建设要求:新型城镇建设要实现“一个星级酒店、一个大型连锁超市、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一个居民健身娱乐中心、一个城市综合体、一个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的目标。

20.五位一体:是指集公路管护、河道保洁、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村民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