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海安两会专题2025 >人大代表风采2025
以创新精神践行司法为民 以实干担当书写履职答卷——记市人大代表,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秦昌东

发布时间: 2025-01-06 信息来源:海安市 字体:[ ]

“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担当;人民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市人大代表,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秦昌东认为,对法治的信仰,对公正的追求,最终都应该实实在在地化作对老百姓的关心和服务。近年来,秦昌东将本职工作与代表履职相融合,用行动践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铮铮誓言。

作为市人大代表,秦昌东始终把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走访调研,适时提交建议。他带队先后赴高新区、开发区等开展“府院联动区镇行”“亲商助企大走访”活动,深入企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征求意见、对接服务等获取一手资料,收集意见建议16条,解决问题、提出建议18个。

秦昌东来到位于开发区常安纺织科技园内的南通海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回访,该企业持续在智能制造等方面突破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安装ERP、MES、能源采集系统,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纺织印染车间,是国内最大的衬布生产基地,可年产3000万米衬布及1万吨针织面料,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指定供应商。“秦院长经常来我们企业调研,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困难,也会及时向我们宣传党中央、省市委的政策,为我们提供有效信息。”南通海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冲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海安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创模式,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需求,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开花。

“在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开花过程中,我们坚持‘外融合、内贯通’工作思路,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外融合上,汇集各方资源,持续深化‘融和法庭’建设,对所有区镇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的情况出具法治体检报告,为海安党委政府实施精准治理提供参考。在内贯通上,加强诉前调解,完善诉调对接,坚持办案就是治理,发挥司法建议‘啄木鸟’作用,推行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和‘诉服e空间’工作。”秦昌东说。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职责所在。2024年,秦昌东带领市人民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发挥司法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积极对接全市242个基层治理单位,对接率100%,实现基层调解机构无案件调解的清零,进一步做实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区镇全覆盖,在“融和法庭”区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法医入驻“融和法庭”模式,助力道路交通案件高效化解。针对商事、物业等数量较多、诉求较为集中的纠纷,市人民法院正着手打造专业“融和法庭”,从个案审理到类案治理,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司法服务。

“秦院长要求我们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做实做细,充分发挥融和法庭在非诉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发挥法院的专业优势,为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支持和司法保障,共同探索建立、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王林告诉记者。

破产案件的审理从来不是“一破了之”,更不是“一裁了之”。深化破产府院联动是提升办理破产工作质效的必然之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之策。市人民法院发挥破产审判职能作用,统筹“破”和“立”,在破产案件审理中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秦昌东为全市领导干部讲授破产法律制度,在全市形成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发展难题的良好氛围,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后,我将充分发挥‘法官+人大代表’的双重身份优势,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立足本职工作,在‘深度融入’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努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谈及今后的履职计划,秦昌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