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青墩人多吃白酒,以高粱所做的烧酒为主,并有泡制酒和花酒两种。原泡子老烧酒浓烈芳香,一点即着,倍受嗜酒者青睐,以至有“为人不吃原泡烧,枉来人世走一遭”之说。花酒则是掺水的酒。
青墩一般人家,每遇节日前后、婚丧寿喜等大事,大多在家设宴摆酒,俗称为“办酒席”。凡赴宴作客,则称之为“吃酒席”。宴席的排列,以正厅内的正中间一桌为上桌;每桌迎门的座位为首席,其对面为末席(下席),两侧为陪席。坐席的安排多以入席者的职位高低、辈份大小和年龄的长幼为序列。斟酒者一般坐下席,斟酒时需要换手,即用右手为左边的人斟酒,用左手为右边的人斟酒。斟酒一般以八成为宜,敬酒忌满杯。不能饮酒者,覆酒盅于桌上,以免劝酒者纠缠。菜肴通常原是“五碗八碟”(五个大菜,喻指五福临门;四个冷盘加四个热炒,喻指事事如意)。今多已上升为“五碗八冷八热”。以往菜肴品种多为“猪八样”、“肉打滚”,今己上升为海参鱼肚席,配以整鸡整鸭为大菜。讲究的人家,还要添上几只花盘、瓜灯等雕刻类菜肴。上菜次序为先冷菜后热菜,再上大菜,其中以大汤盘装的名菜“全家福”为大,俗称“头菜”,头菜上桌后,须等主人“谢头菜”后,方可下箸。其后,要上一盘“富贵鱼”(俗称“跑马鱼”)即两条同样大小的煮鱼,由厨师托着,口喊“鱼来了!”绕各桌而过,赴宴者应声高呼“余下来!余下来!”以示对主家的祝福。最后还要上一道汤,各桌闹酒即停,俗称“汤到酒止”,各桌赴宴者起立干杯,俗称“大团圆”。
酒后上饭,禁忌问赴宴者“你要饭?”以防讨乞之兆。赴宴者需讲究“吃品”,要在听到主人招呼后方可动筷子,俗称“主不请,客不饮”;不能“抬轿”(筷子一搛一大块叉菜)、“跑马”(频繁到各菜盘中搛菜)、“过河”(筷子伸到桌子对面搛菜)、“翻场”(在菜盘中翻起挑拣);忌将盘碗中的菜全部吃光;散席时尽量做到不约而同。席中,如发生打坏碗盘酒瓶等物时,均呼“岁(碎)岁平安”,以作宽慰。
今上述酒俗仍多存。
(太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