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海安要闻
弘扬雷锋精神 凝聚志愿力量
来源: 海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06 字体:[ ]

自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志愿之城”以来,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拓展。一年来,我市对标规范抓提升、示范激励同发力,聚焦社会新需求,一批综合性应急救援、卫生环保、心理疏导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适时组建。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下,全市注册志愿者达27.27万人,50多个社会组织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全民志愿逐步形成。我市建立了“老、小、残、困、疾”和特殊家庭精准结对帮扶机制,全年开展“十送”活动1.6万多场,直播助农销售额300多万元,为群众圆心愿4693个,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增强。我市荣获省“志交会”金、银奖各1个,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1个,获评江苏好人3人,刘宏燕获评“江苏最美志愿者”,被推荐参评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社会影响不断放大。

3月4日,海安市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继续推进“志愿之城”建设主题活动举行,共青团南通市委副书记朱元星,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市委副书记张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剑波、市政协副主席李如生参加活动。

于立忠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大力发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持续深化文明实践、加快建设“志愿之城”。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迫切需要将发扬雷锋精神与弘扬“四敢”精神相结合,激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参与文明实践和“志愿之城”建设的生动实践,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于立忠要求,要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合力,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深化文明实践“阵地共建、平台共享、活动共联、队伍共育”融合推进新模式,优化统筹运行、过程管理、考核评估、示范点位创建新机制,推动市级优质资源机制化下沉基层。要敢于开拓创新、深化内涵,构建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工作新格局,以“文明实践+”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综合性、集聚度、覆盖面。要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叫响“志愿之城”新名片,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朱元星为海安市赛会志愿服务队授旗。

张浩发布了2023年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活动公布并展示了2022年获得南通市级以上表彰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为获评南通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的实践所、站颁发牌匾;观看了省第六届志交会银奖项目《邻里连心》情景剧视频;宣读了海安市2022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彰名单并为其代表颁发证书;现场礼遇“六星级”志愿者刘宏燕、“五星级”志愿者王美琴、吴兴宝;城南实小“刘宏燕中队”队员进行了献词;公布了海安市第二批礼遇志愿者示范单位名单并颁发牌匾;举行了江苏振强公益基金揭牌仪式。

活动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志愿服务集市。(陈俐君 李仁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