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县人民在中共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总体达小康,建设新海安”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综 合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5.12亿元,增长17.1%;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38亿元,增长1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28149元(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全面小康进程加快,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89.0%,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双百强”行列。
市场物价冲高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3%,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具体项目有涨有降:食品类价格上涨12.0%,其中粮食上涨7.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3 %;衣着类下降0.1%;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上涨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3%;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8.6%。服务项目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2%。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68532人,比上年减少 2644人;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651个,城镇净增就业855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1%;劳动力转移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028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产业发展层次仍然偏低,经济发展方式需进一步转变;产品科技含量仍然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群众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仍有一定的困难。
二、农 业
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60.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农业产值19.87 亿元,增长7.39%;林业产值0.30亿元,增长5.22%;牧业产值33.52亿元,增长2.68%;渔业产值3.55亿元,增长0.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6亿元,增长2.99%。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
计量 单位 |
2008年 实绩 |
比上年 增长% |
粮食 |
万吨 |
61.9 |
9.76 |
棉花(皮棉) |
吨 |
704 |
-55.47 |
油料 |
吨 |
17234 |
10.98 |
水果(含果用瓜) |
吨 |
29000 |
2.79 |
生猪饲养量 |
万头 |
124.1 |
5.07 |
生猪年末存栏 |
万头 |
53.6 |
1.15 |
生猪上市量 |
万头 |
70.5 |
8.26 |
羊子年末存栏 |
万只 |
32.0 |
7.27 |
羊子上市量 |
万只 |
38.8 |
4.95 |
家禽饲养量 |
万只 |
4570.5 |
-2.55 |
家禽上市量 |
万只 |
2420.3 |
2.56 |
家禽年末存栏 |
万只 |
2150.2 |
-7.72 |
禽蛋产量 |
吨 |
249000 |
0.27 |
蚕茧产量 |
吨 |
19487 |
-2.20 |
水产品 |
吨 |
29035 |
-0.69 |
其中:海水产品 |
吨 |
8890 |
-7.56 |
淡水产品 |
吨 |
20145 |
2.67 |
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县建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市级8家。品牌质量建设不断提升,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认证 3 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 个。农产品进超市销售额7亿元。
农机现代化水平提高。全县新增联合收割机166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261台;新增插秧机286台,高速插秧机1台,插秧机保有量1144台;示范推广高效植保机械713台、秸秆还田机140台套,新增机具比上年增加30%以上。实现水稻机插面积22.1万亩,机插秧率达39%。农机综合化水平达81.3%。全年引导2500多台次联合收割机、100多台次插秧机转战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跨区作业,作业总面积达300万亩,为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以上。
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共疏浚县、乡、村三级河道共261条,长489.56公里,完成土方757.56万方,总投资2513万元。拆建圩口闸35座,加固圩堤近15公里,总投资700万元。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县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2.17亿元,同比增长49.6%。全县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信电视等。农村河道整治成效显著,建成垃圾填埋场35个,垃圾中转站220座、垃圾池8000多座,招聘河道保洁人员216名。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速回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120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05亿元,增速均比上年回落。其中规模工业产值569.8亿元,销售收入569.6亿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8.6%。
亿元企业规模壮大。全县现有亿元企业143家,比上年净增32家。亿元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26.5亿元,同比增长43.3%,实现利税35.0亿元,同比增长50.6%。22家龙头企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241.5亿元,平均单体规模达11亿元。
名牌争创持续升温。鑫缘茧丝绸、双弘纺织、华强纺织、恒力重工机械、鹰球集团5家企业申报中国名牌,4家企业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德心食品等8家企业申报江苏名牌,华强纺织等12家企业13个产品申报南通名牌产品。全县已拥有中国名牌7个、江苏名牌产品23 个、南通名牌产品39个。
规模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2008年实绩 |
比上年增长% |
布 |
万米 |
42805 |
15.5 |
丝 |
吨 |
6833 |
7.0 |
丝织品 |
万米 |
3974 |
2.7 |
服装 |
万件 |
65.5 |
20.9 |
塑料制品 |
吨 |
11214 |
26.8 |
纱 |
吨 |
114231 |
43.8 |
化学纤维 |
吨 |
119122 |
19.6 |
粉末冶金制品 |
吨 |
45102 |
121.7 |
锻压设备 |
台 |
4635 |
21.1 |
日用玻璃制品 |
吨 |
3204 |
85.7 |
水泥设备 |
吨 |
108872 |
17.3 |
水泥 |
吨 |
806640 |
13.5 |
钢材 |
吨 |
943670 |
10.3 |
铜材 |
吨 |
4608 |
24.7 |
铝材 |
吨 |
9598 |
63.9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1316 |
70.0 |
工业运行质量提升。全部工业产品销售率99.0 %,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产品销售率99.4%。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全部工业实现利税总额66.7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创利税42.4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施工面积415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1975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20亿元、增加值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10.5%。承建高层建筑1403幢,超高层建筑223幢(29层以上),总承包施工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科研楼工程和参建的大庆炼化公司年产30万吨 聚丙烯工程获得“国优”工程。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事业继续领先。204国道海安段改建工程完成投资约7.8亿元,主体工程全面竣工,绿化、安保工程招投标已结束,建设进度、质量全线领先;江海高速工程路基土方完成90%,大桥上部结构、中小桥梁、结构物施工已全面完成;328国道改建工程全长26公里,完成投资2.5亿元;221省道改建工程全部完成;铁路及站场改造已列入计划,争取2009年动工。农路建设管养成效显著, 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建设县镇、镇镇、镇村公路244.37公里,农村公路桥梁改造100座。农村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老坝港客运站已投入运营;推进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运营班车达245辆;推进城乡客运班车一体化工程。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共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269万吨,货物周转量7735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95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 85428万人公里;铁路客运量64.87万人次,货运量10.62万吨。完成港口吞吐量612万吨。农村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电信业务总量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市农话程控交换机容量32万门,年末城乡电话用户突破37.5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5.22万户。移动通信发展势头强劲,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累计 35.66 万户。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个体零售额69.54亿元,增长27.1%。县零售额38.04亿元,增长27.3%,县以下零售额58.34亿元,增长24.5%。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新批注册外资7.41亿美元,同比下降4.4%,新批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3.76亿美元,增长12.4%。完成进出口总额8.07亿元,增长46.4%,其中:自营出口总额4.73亿美元,增长48.7%。江苏联发集团实现出口1.61亿元,占全县总量的22.12%,继续保持出口大户第一的位置。外经合作难中求进,新签外经合同额2156万美元、实现对外劳务营业额6369万美元、新派出国劳务人员2529人次。
六、开发区建设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工商税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3%。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6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定报工业136亿元,增长20.5%;实现利税9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定报工业7亿元,增长12.9%。高新技术产值占定报企业比重为45%。
工业投入明显增加。全年工业投入57亿元,增长37.4%;新开工工业项目8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
招商引资难中求进。全年共签约项目79个,新批注册外资22394万美元,注册外资到帐9450万美元,外资总量全县第一。
现代服务业高位走强。两站商圈日益繁荣,天润·丽晶广场、金海安大酒店二期开工建设,形成以汽车站为核心的商圈;鸿禧时代商贸城、金海岸国际博览城、沿海大市场等建成形成火车站前商贸圈。特色板块迅速聚集,先后形成以长江汽车大市场、东方汽车城等为代表的汽车销售业;以女子医院、微创医院等为代表的医疗医药产业;以王府宾馆、正通假日为代表的住宿餐饮业;以七星国际城、凤凰华庭等为代表的房地产业等多个现代服务业特色板块。
七、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87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全部工业投入144.94亿元,同比增长20.4%。完成规模以上投资148.38亿元,同比增长28.85%。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39亿元,同比增长104.5%;第二产业投资124.27亿元,同比增长29.7%;第三产业投资23.72亿元,同比增长21.1%。工业投资124.27亿元,同比增长29.7%。高新技术投资46.5 亿元,同比增长74 %。三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69亿元,同比增长11%。分区域看:城镇投资91.81亿元,农村投资40.9亿元。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再上新水平。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分税种看:增值税11.08亿元、营业税2.91亿元、个人所得税1.54亿元、企业所得税2.66亿元,依次比上年增长23.6%、26.8%、 62.1%、35.6%。财政总支出25.49亿元,增长29.4%。一般预算支出18.56亿元,增长29.8%;基金预算支出6.94 亿元,增长28.3 %。全年教育支出4.69 亿元,增长35.5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4 亿元,增长29.7 %;社保和就业支出1.2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17亿元。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9.64亿元,比年初增加58.34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43.06亿元,比年初增加10.69亿元;储蓄存款217.97亿元,比年初增加41.2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7.87亿元,比年初增加36.2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76.86亿元,比年初增加6.59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列南通六县(市)第一。全年累计现金收入895.8亿元,累计现金支出883.6亿元,净回笼现金12.2亿元。
九、科学、教育、文化
科研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县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2个,争取科技拨款3775.8万元;21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重新复核认定;33家企业被认定为南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备案建设单位,建有省、高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引进柔性科技人才780人,2名人才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9.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3.3%;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113家。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2500件,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1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47所,其中:普通中学37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58所,幼儿园4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8.58万人,比上年减少0.53万人。职业高中人数11971人,比上年净增4501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86%。2008年高考再创辉煌,我县高考高分段人数连续第九年名列全省第一,全省前10名中,我县3人;前100名,我县12人。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较去年增加523人。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文化精品叫响全国。《海安花鼓》应邀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画家王奇寅作品《和风喜雨》应邀在奥运艺术长廊参展;长篇纪实文化《海安教师》获南通市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艺术创作屡获殊荣。歌曲《梦江南》获江苏省音乐比赛最高奖项“茉莉花”奖;广场舞蹈《青墩凤图》申报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歌曲《和谐时代》入选省作品决赛。群众文化深入开展。500人参加的中国海安第三届青墩文化艺术节创历史规模,舞蹈《网寄》和《龙飞凤舞新海安》与明星同台演出。全年送戏331场,送书1.5万册,送电影2756场,为百姓写春联1000多幅。
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旅游推介创新举措,成功举办上海——海安旅游行业联谊会暨海安旅游资源推介会。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8万人,创旅游总收入8.5亿元。旅游市场逐步打开,目前已有红色旅游、沿海农业现代观光游、里下河风景游等6个景区向游人开放。改善红色旅游景区,博物馆新增投资110万元重新布展开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旅游区二期工程资金310万元已到帐。全县建成星级饭店6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家,二星1家。
新闻宣传出新出彩。围绕全县 “总体达小康、建设新海安”的目标,策划宣传 “手牵手奔小康”、“又好又快谋发展”、“强势推进项目建设”等专栏20个;配合县重大活动多次进行调频直播。广播电视累计在市以上媒体刊播800多篇。中央台使用新闻片4条,其中《仲满夺冠,家乡欢庆》在《新闻联播》播出,实现了多年来中央台《新闻联播》用片零的突破。全国两会期间,积极配合我县全国人大代表单晓鸣县长走进江苏电视台《直通北京》演播室。与中央台7套合拍我县农村公路管养经验、大公人发“羊”财等新闻专题在中央台《致富经》栏目中播出。创新创优有突破,广播节目8件作品获市一等奖,送评的18件作品全部获奖,电视送评作品7件获奖。《飞向大山的青春梦想》获市政府新闻奖。全力推进有线电视“户户通”创建工作,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24.3万户,门樘入户率达103.2%。
十、卫生、体育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8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7个;拥有医疗床位3128张,卫生技术人员2932人,其中:医生1254人。农村卫生工作稳步提升,全县209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全部到位。公共卫生全面提升。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全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同比下降5%;妇幼保健取得新成绩,妇产幼保健管理率达98.41%,七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9.71%。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全县8000户农村项目改厕任务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卫生管理不断规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精彩纷呈,结合“迎奥运倒计时百日庆典”,开展“千人长跑迎奥运”、“第45届北凌农民运动会”、“中老年人健身花鼓展示”等13次系列活动,健身活动人数达45万人。体育竞赛亮色凸显,获市以上比赛奖牌数77枚,其中金牌21枚,银牌37枚。击剑运动员仲满参加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夺得男子佩剑冠军,被授予“北京奥运会”先进个人。沙排运动员吴鹏根获2008年世界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澳大利亚公开赛亚军,创造了中国沙排男队在国际沙排巡回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大公镇农民陈进参加第十届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获800米金牌和1500米铜牌。杨安兵参加邯郸第十一届国际太极拳比赛,获男子B组60公斤级太极推手冠军。
十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再创佳绩。坚持规划全覆盖,完成县城商业网点规划、旅游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县城中心区夜景照明系统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完成海安、城东、曲塘、李堡四大工业片区规划方案,14个镇总体规划修编相继完成。提升城市功能。完成人民路、江海西路、曙光中路等道路改造;积极组织东大街、万力集团、西楹桥等区域的改造拆迁;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改善人居环境。对新华路、海陵路等七条实施中修,维修更换各种灯具配件10000余件,路灯亮灯率达89%;实施引江供水工程;完成城南污水厂二期土建工程,铺设污水管道3100米。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着力打造生态县。全县五个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2个镇开工建设;3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省级调研。做好污染物减排。完成COD减排量800吨、SO2减排量130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共建成垃圾填埋场11座,垃圾压缩中转站5座,垃圾中转房420座,垃圾收集设施15443座,配备专业保洁人员1347人。强化建设项目审批,共审批建设项目1400多个,其中工业项目1040个。强化环境执法,共检查企业400多家,立案查处、行政处罚72起,关闭3起,限期治理2起。圆满完成污染源普查。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连续六年出现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08年出生人口4472人,死亡人口6837人,人口出生率为4.76‰,人口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93.81万人,比上年减少3859人。
居民生活质量更加提高。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564元,比上年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7元,同比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10元,比上年增长13.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3079元。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4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7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7.8%。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衣着、食品消费依次增长19.4%、19.8%、13.3%。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文教娱乐、食品消费依次增长21.4%、27.1%、8.2%。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21万人、13.87万人、7.02万人,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97.28%;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24万人,参保率达98.45%;9.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老农保参保人数达18万人,覆盖率61%。11.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高达98.5%。
注: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资料;工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及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