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海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1-04-06 字体:[ ]

海安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中共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扩总量、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惠民生”的工作目标,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业绩,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5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2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3.26亿元,增长16.1%;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06亿元,增长1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38009元(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4.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9.25%。全面小康提前一年通过省级验收。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总体上涨。食品类上涨4.7%,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6.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类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另外,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4%;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1%。

就业形势进一步向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1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7%,比上年减少0.15个百分点。加强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取得新成效,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5332人,在岗农民工培训3477人,再就业培训6208人,创业培训42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409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还需优化;重大项目储备偏少,发展潜质还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7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农业产值27.48亿元,增长5.67%;林业产值0.24亿元,下降29.25%;牧业产值34.61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5.50亿元,增长15.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2亿元,增长5.2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10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63.28


1.3


棉花(皮棉)



332


-18.0


油料



16161


-12.9


水果(含果用瓜)



31049


6.5


生猪饲养量


万头


122.17


-2.1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50.06


-4.4


生猪上市量


万头


72.11


-0.4


羊子年末存栏


万只


36.95


8.2


羊子上市量


万只


44.85


10.7


家禽饲养量


万羽


3923.00


-6.4


家禽上市量


万羽


2015.00


-7.6


家禽年末存栏


万羽


1908.00


-5.1


禽蛋产量



240052


-1.5


蚕茧产量



17323


8.0


水产品



27088


0.9


其中:海水产品



8906


2.8


淡水产品



18182


0.0

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年末,全县农业机械原值达到4.55亿元,农机总动力55.05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突破4万台套。拥有联合收割机1240台,农用拖拉机7071台,插秧机1540台,机动弥雾机10510台,农用运输机械4608辆。全年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21万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补贴900万元,县财政配套421万元,重点推广步进式插秧机202台,乘座式插秧机6台,各类秸秆还田机械1288台,40马力以上农用拖拉机132台以及其他特色农机具。全年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4.1亿元,其中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2亿元。全县粮食生产主要环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3%。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57.89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县现有亿元企业169家,实现销售收入619.24亿元,同比增长23.68%,实现利税81.28亿元,同比增长39.77%。20家龙头骨干企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353.61亿元,平均单体规模达14.14亿元。 江苏联发集团成功上市。

年末,全县已拥有中国名牌7个、江苏名牌产品27 个、南通名牌产品47个。

规模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10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万米


52155


14.8


生丝



4605


-29.4


丝织品


万米


2929


29.1


服装


万件


6521


7.8


塑料制品



10884


-0.3




114903


6.2


化学纤维



195519


28.7


金属成形机床



4126


-8.7


日用玻璃制品



1527


-43.8


水泥设备



211669


48.9


水泥



1144508


11.8


铜材



5167


26.8


铝材



6311


4.8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123


6.8

工业运行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全部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9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产品销售率97.9%,实现利税101.93亿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92%;产品销售率98.42%;实现利税97.4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施工面积6117.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922.7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6%,承建高层建筑2178幢,超高层建筑463幢(29层以上)。苏中建设集团总承包、南通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石家庄中华商务广场和华新建工集团总承包的塘南春330街坊两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苏中建设集团承建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建筑大奖”。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投入1.5亿元。其中投资8500万元,兴建二三级公路7条,里程18.5公里;投资2500万元,兴建农村四级公路51条,里程70.5公里;投资4000万元,改造桥梁100座。全县14个镇207个行政村实现等级公路“村村通”,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比重达100%。

通信能力稳步增强。年末全县电话用户31.9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0.99万户(不含小灵通用户,下同),农村电话用户20.99万户,年末全县国际互联网用户10.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82万户。

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7434.89万元,较上年增长20.76%。其中,代理金融板块实现收入5399.48万元,邮务板块实现收入1912.3万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步提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个体零售额84.07亿元,增长14.1%;城区零售额87.36亿元,增长19.7%;农村零售额45.80亿元,增长15.9%。

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新批注册外资4.43亿美元,新批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 1.42 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0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9.03亿美元。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8707万美元,实现对外劳务营业额6815万美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96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全社会工业投资195.28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规模以上投资223.67亿元,同比增长24.1%。

投资结构不断趋优。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80.92亿元,同比增长21.3%;第三产业投资42.22亿元,同比增长38.9%,一二三产投资比重为0.2:80.9:18.9。规模以上工业投资中,城镇投资134.94亿元,农村投资45.98亿元。高新技术投资77.55亿元,同比增长26.7%,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42.9%。

旅游项目投资异军突起。全县在建规模以上旅游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42.88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0.51亿元,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36.46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7.89亿元。当年引进或开工建设10亿元以上旅游项目5个,实现了10亿元以上重大旅游项目零的突破。

房地产投资稳步回升。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21.76亿元,同比增长11.4%,兴建商品房面积74.7万m2,同比小幅增长3.2%,商品房销售额29.3亿元,同比增长14.6%。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0.5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实现增值税13.61亿元、营业税4.94亿元、个人所得税2.62亿元、企业所得税5.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30.8%、56%、67.5%。财政支出48.54亿元,增长35.06%。一般预算支出33.37亿元,增长44.33%,主要投向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0.85亿元,比年初增加94.74亿元,同比增长24.54%,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69.33亿元,比年初增加9.99亿元;储蓄存款308.11亿元,比年初增加48.07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7.38亿元,比年初增加58.38亿元,同比增长24.43%。其中短期贷款192.41亿元,比年初增加37.82亿元;中长期贷款92.88亿元,比年初增加32.37亿元;票据融资6.73亿元,比年初减少14.98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53.92亿元,累计现金支出44.01亿元,净回笼现金9.91亿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旅游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全县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5项,争取科技拨款4380.3万元;海安工业园区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称号;李堡镇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创新型乡镇;新认定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工业园2家;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29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1.72亿元,同比增长55%;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3个,省自主创新产品18个;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5项;申请专利5609件,授权1318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2项。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35所,其中:普通中学36所,职业中学2所,艺术学校1所,小学46所,幼儿园4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7.58万人,比上年减少0.44万人。职业中学人数11169人,比上年增加418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97%。2010年高考连续第十一年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先后获“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县”、“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江苏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江苏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等殊荣。

文化事业硕果累累。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全县207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设以及长效管理机制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高度评价。文化惠民工程突破传统,全年送戏200多场,送电影1908场,送书8000多册,送书画春联1000多幅。音乐《下河人》《遗忘》在南通市音乐舞蹈新作大赛中获二等奖,舞蹈《网祭》获三等奖。音乐《下河人》在江苏省新人新作音乐舞蹈决赛中获创作三等奖。在全省推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中,我县11幅作品全部入选,1幅获新人奖、1幅获佳作奖。国画《凝霜立雪》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上海世博会美术大展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国画《春晖》等60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刊物或展览中获奖展出。

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4亿元,分别增长26.76%、28.86%。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523文化主题公园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王府大酒店和正通假日酒店、东海大酒店分别评定为四星级和三星级酒店。

九、卫生、体育

年末,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1个,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149张,卫生技术人员303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69人,注册护士926人。县人民医院16层病房楼顺利投入使用并开工新建肿瘤治疗中心;县中医院急诊楼完成立项审批手续;南莫中心卫生院病房楼交付使用,曲塘、西场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正式启动。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卫生监督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全力加强餐饮行业食品卫生监管;妇幼卫生达江苏省妇幼卫生先进县建设标准;完成农村项目改厕25000座。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举办海安县第七届运动会,比赛项目达到30多个,涉及人数10万多人。举行县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暨万人健身长跑活动。新建社区健身设施51个点, 6个社区获得省、市级体育健身俱乐部称号。中央电视台《我的奥林匹克》节目组,录制了北凌农民马拉松运动员陈进的传奇事迹,央视体育频道在全民健身日当天专题播出。

我县运动员吴鹏根、仲满在广州亚运会上分别获得沙滩排球冠军和个人佩剑亚军、佩剑团体冠军。2010年海安县被江苏省体育局誉为 “江苏省体育强县”,“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再创佳绩。通过《县城总规(2010-2030)》修编。启动县城三大区域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了中坝南路、永安路、曙光东路改造和永安南路延伸及跨栟茶河桥、紫石东路、晓星大道北延工程建设。完成了人民广场工程、苏中植物园一期景观建筑工程、七星湖生态公园部分景区建设。完成区域供水管网铺设,东线管道施工55公里。建成区道路面积达328.9万平方米,人均15.05平方米,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03%。全年处理污水1114万吨,加强对翻身河、洋港河、焦港河的及时维护,净化了水质,确保了汛期安全。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着力打造生态县,全县14个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12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省级调研。做好污染物减排,完成COD减排量7318.6吨、SO2减排量3377.4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共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4座,配备专业保洁人员1538人。强化建设项目审批,共审批建设项目530多个,其中工业项目172个。年内,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率先建成苏中苏北第一个生态县。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连续八年出现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2010年出生人口4953人,死亡人口7187人,人口出生率为5.29‰,人口死亡率为7.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93.42万人,比上年减少2603人。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7065元,增长10.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2 元,增长12.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78元,增长14.1%。消费结构升级,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达11972元、6955元,增长13.3%、14.5%。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食品消费依次增长13.2%、13.7%、13.7%。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文教娱乐、食品消费依次增长3.4%、14.4%、15.1%。

社会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62万人、15.73万人、8.47万人,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0.84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