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全县人民在中共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七大战役”奋斗目标,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夯实经济基础,提升民生幸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38.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0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66.48亿元,增长12.8%; 第三产业增加值220.17亿元,增长14.3%。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296元,比上年增长12.2%;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199元,按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10048美元,首次突破一万美元大关。转型升级继续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9:51.3:38.8 调整为9.7:49.4:40.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21.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r\n
县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类上涨4.2%,烟酒类下降0.8%,衣着类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4%,交通和通讯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5%,居住类上涨3.2%。另外,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8%。
\r\n
全县共有私营企业26655户,比上年增长9.6%,其中城镇私营企业6672户,农村私营企业19983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14169人,注册资本911.94亿元。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67109户,增长7.8%。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10965户,农村个体工商户56144户。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89026人,增长9.9%。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29.15亿元。
\r\n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6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5%,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5288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270人,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715人,创业培训75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617人。
\r\n
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还需优化;生产要素制约明显,经济转型压力较大;民生需求不断加大,社会服务相对滞后。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95.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农业产值38.55亿元,增长2.22%;林业产值0.30亿元,增长1.20%;牧业产值42.37亿元,增长2.74%;渔业产值7.69亿元,增长3.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80亿元,增长16.7%。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六年总产稳定在60万吨以上,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r\n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r\n 指标名称
|
\r\n 计量单位
|
\r\n 2013年实绩
|
\r\n 比上年增长%
|
\r\n 粮食
|
\r\n 万吨
|
\r\n 64.09
|
\r\n 1.3
|
\r\n 棉花(皮棉)
|
\r\n 吨
|
\r\n 26
|
\r\n -88.6
|
\r\n 油料
|
\r\n 吨
|
\r\n 14797
|
\r\n -0.02
|
\r\n 水果(含果用瓜)
|
\r\n 吨
|
\r\n 41413
|
\r\n 10.8
|
\r\n 生猪饲养
|
\r\n 万头
|
\r\n 127.57
|
\r\n 1.2
|
\r\n 生猪年末存栏
|
\r\n 万头
|
\r\n 51.40
|
\r\n 2.2
|
\r\n 生猪上市
|
\r\n 万头
|
\r\n 76.17
|
\r\n 0.5
|
\r\n 羊子年末存栏
|
\r\n 万只
|
\r\n 44.68
|
\r\n 4.0
|
\r\n 羊子上市
|
\r\n 万只
|
\r\n 58.66
|
\r\n 4.8
|
\r\n 家禽饲养
|
\r\n 万只
|
\r\n 3609
|
\r\n -2.4
|
\r\n 家禽上市
|
\r\n 万只
|
\r\n 1901
|
\r\n -0.4
|
\r\n 家禽年末存栏
|
\r\n 万只
|
\r\n 1708
|
\r\n -4.5
|
\r\n 禽蛋
|
\r\n 吨
|
\r\n 225710
|
\r\n -2.5
|
\r\n 蚕茧
|
\r\n 吨
|
\r\n 11469
|
\r\n -21.5
|
\r\n 水产品
|
\r\n 吨
|
\r\n 33618
|
\r\n 4.9
|
\r\n 其中:海水产品
|
\r\n 吨
|
\r\n 9776
|
\r\n 0.8
|
\r\n 淡水产品
|
\r\n 吨
|
\r\n 23842
|
\r\n 6.7
|
\r\n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原值达5.89亿元,农机总动力60.9万千瓦,拥有农业机械5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356台,农用拖拉机7264台、插秧机2460台、高效植保机12189台,农用运输机械5160辆。全年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41.5万元,其中享受中央及省级财政补贴资金1339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02.5万元。重点推广步进式插秧机170台,乘座式插秧机90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165台套以及保鲜库、秸秆制粒机、桑树伐条机、铡草机、增氧投饲机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5000多台套。全年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5.23亿元,其中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59亿元。
\r\n
全县水利投入6.8亿多元,实施了栟茶运河、北凌河整治工程,完成河道疏浚46.1公里,险工段护坡55.4公里;完成新围海堤外滩面坍塌抢险工程、丁堡闸改造升级工程及焦港北闸改造工程后续工作;基本建成县城防洪工程;疏浚整治乡、村级河道126条,拆建灌溉泵站82座,新建防渗渠道53公里,拆建控制闸35座、排涝站7座,加固圩堤21公里,铺设农村饮水安全管网30公里,解决了3万人的安全饮水;河道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积极推进农村“以河养河”工程,巩固全县“百河千里”整治成果,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县水利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r\n
三、工业、建筑业
\r\n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542.34亿元,增长20.5%。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95.53亿元,增长26.5%,高于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增幅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5.1%,比去年提升 3.9个百分点。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457.4亿元,增长33.6%;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9.7%,比去年提升2.3个百分点。
\r\n
规模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r\n 指标名称
|
\r\n 计量单位
|
\r\n 2013年实绩
|
\r\n 比上年增长%
|
\r\n 小麦粉
|
\r\n 吨
|
\r\n 53390
|
\r\n 9.2
|
\r\n 大米
|
\r\n 吨
|
\r\n 74876
|
\r\n 16.4
|
\r\n 饲料
|
\r\n 吨
|
\r\n 54228
|
\r\n 6.7
|
\r\n 饮料酒
|
\r\n 千升
|
\r\n 2708
|
\r\n 8.7
|
\r\n 布
|
\r\n 万米
|
\r\n 38440
|
\r\n 4.4
|
\r\n 印染布
|
\r\n 万米
|
\r\n 5222
|
\r\n 65.3
|
\r\n 服装
|
\r\n 万件
|
\r\n 3514
|
\r\n 31.5
|
\r\n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
\r\n 吨
|
\r\n 5604
|
\r\n 25.3
|
\r\n 初级形态塑料
|
\r\n 吨
|
\r\n 1740
|
\r\n 6.3
|
\r\n 化学纤维
|
\r\n 吨
|
\r\n 331027
|
\r\n 16.3
|
\r\n 塑料制品
|
\r\n 吨
|
\r\n 2201
|
\r\n 5.7
|
\r\n 商品混凝土
|
\r\n 立方米
|
\r\n 1218719
|
\r\n 19.2
|
\r\n 金属切削机床
|
\r\n 台
|
\r\n 3587
|
\r\n 91.7
|
\r\n 泵
|
\r\n 台
|
\r\n 5979
|
\r\n 28.3
|
\r\n 水泥专用设备
|
\r\n 吨
|
\r\n 147674
|
\r\n 14.9
|
\r\n 变压器
|
\r\n 千伏安
|
\r\n 17194564
|
\r\n 14.9
|
\r\n 低压开关板
|
\r\n 面
|
\r\n 906
|
\r\n 22.4
|
\r\n 太阳能电池
|
\r\n 千瓦
|
\r\n 402439
|
\r\n 44.0
|
\r\n 电光源
|
\r\n 万只
|
\r\n 463
|
\r\n 1.8
|
\r\n 电子元件
|
\r\n 万只
|
\r\n 36526
|
\r\n 4.1
|
\r\n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
\r\n 台(套)
|
\r\n 1768
|
\r\n 4.6
|
\r\n 自来水生产量
|
\r\n 万立方米
|
\r\n 2146
|
\r\n 51.1
|
\r\n
全部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4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7.76亿元,增长27.4%;实现利润125.38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182.62亿元,增长23.7%,继续保持利税销售同步增长的态势。
\r\n
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8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建筑施工面积11682.2万平米,增长21%,其中新开工面积4519.6万平米,承建高层建筑4056幢,其中29层以上1374幢。全年获鲁班奖3项(其中2个参建),国优工程5项,詹天佑奖1项,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18项,国家级QC成果奖56项。
\r\n
四、交通、邮政电信业和电力业
\r\n
2013年,全县完成农村公路桥梁改造100座,总投资9000万元,临海高等级公路海安段顺利通车,83.09公里在建一二级公路按计划完成序时进度。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86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53162万人公里,均比上年增长3.6%。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607万吨,货物周转量25.9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9%和16.5%。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608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11.7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5%和16.3%。港口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06.2万吨,增长12.7%。
\r\n
全县电信业务收入11.05亿元。年末电话用户28.6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0.64万户(含手机上网用户25.95万户),光纤互联网宽带用户数8.4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6.91万户。
\r\n
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12192万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代理金融板块实现收入9015万元,邮务板块实现收入2774万元,代理速递物流167万元。
\r\n
全社会用电量42.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工业用电量33.03亿千瓦时,增长7.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95亿千瓦时,增长20.5%。第一产业用电量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6%;第二产业用电量33.79亿千瓦时,增长8.3%;第三产业用电量2.78亿千瓦时,增长16.2%。
\r\n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r\n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个体零售额131.3亿元,增长12.5%;城镇零售额135.44亿元,增长13.4%;农村零售额69.55亿元,增长13.2%。服务业应税销售543.1亿元,增长40.2%。围绕“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和苏中地区核心货运物流枢纽”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等载体进展有序,已落户亿元物流项目7个。“枢纽海安、物流天下” 内涵进一步深化、影响进一步提升。
\r\n
全年完成新批注册外资6.20亿美元,新批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3.0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19.7%。完成进出口总额18.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出口总额16.52亿美元,增长29.2%。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14538万美元,实现对外劳务营业额7977万美元。
\r\n
六、固定资产投资
\r\n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民营投资361.52亿元,增长22.3%;城镇投资342.75亿元,增长24.4%。
\r\n
全年完成第二产业投资253.78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120.50亿元,增长36.6%,三产占比提高了3.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71.2:28.7调整为67.8:32.2。
\r\n
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占工业投资的59.8%。完成新兴产业投资90.14亿元,增长0.7%,占工业投资的35.5%。
\r\n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47.69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商品房施工面积495.04万㎡,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面积109.65万平方米,增长76.9%,销售额68.20亿元,增长110.7%;商品房成交均价6220元/平方米,增长19.1%,其中住宅成交均价6206元/平方米,增长21.9%;商品房待售面积42.65万平方米,增长57.4%。
\r\n
七、财政、金融、保险
\r\n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实现增值税19.86亿元、营业税11.93亿元、个人所得税3.77亿元、企业所得税8.74亿元。财政总支出115.78亿元,增长20.6%。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0.02亿元,增长26.6%,主要投向农林水利、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服务等民生工程。
\r\n
年末,县内金融机构已达17家,当年新增2家。本外币存款余额829.91亿元,比年初增加143.83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单位存款315.24亿元,比年初增加66.60亿元;储蓄存款499.84亿元,比年初增加71.5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5.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8.74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短期贷款395.39亿元,比年初增加80.36亿元;中长期贷款181.86亿元,比年初增加45.08亿元;票据融资8.68亿元,比年初增加3.46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61.06亿元,累计现金支出66.14亿元,净回笼现金5.08亿元。
\r\n
年末,县内财产保险机构13个,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42%,赔付金额2.03亿元,赔付率49.4%;人寿保险机构17个,全年人寿险保费收入8.37亿元,同比下降14%,理赔给付及其他各类给付2.94亿元,短险赔付率38.5%。
\r\n
八、科学、教育、文化、旅游
\r\n
海安再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实现“五连冠” 称号,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9.7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45%;申报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6项,立项64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8项、省重点科技支撑1项、国家长江珍稀鱼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1家、省重大战略产品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1项、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争取科技经费4203.2万元;江苏海安高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科技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江苏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0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74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81个、省重点新产品7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17项;全年专利申请7115件,其中发明专利1600件,授权3559件,万人发明拥有量达8.3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1项;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
\r\n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25所,小学46所、幼儿园47所(含外系统1所、民办2所)、特殊教育1所、职业教育2所、艺术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学生人数9.04万人,在职教职工人数788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
\r\n
全年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励6件,省级5件,市级6件。广播电视作品21件获省市级奖,9个项目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安花鼓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海安县青墩文化艺术奖”,县政府拿出100万元用于文化艺术奖励。
\r\n
全县拥有区镇文化站10家,“农家书屋”218家;博物馆、纪念馆4家,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
\r\n
海安图书馆藏书量达40万册,全年阅读量达10万人次。博物馆接待量10万人次。
\r\n
全年新增数字电视用户4368户,实有用户24.69万户。
\r\n
全年接待县内外游客263.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11亿元,完成旅游项目投入20.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16%、14.5%。江淮文化园、如来寺分别新增为3A、2A级景区;新增三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3家;新增旅行社1家。年末,全县共有国家A级景区13家,其中3A级4家;星级饭店24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旅行社14家,保有量在全市均位居前列。
\r\n
九、卫生、体育
\r\n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1个,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2家,一级医院43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15个。医疗机构总床位3800张,卫生技术人员34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08人,注册护士1300人。每镇建有一所公办卫生院,新建成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2个,40%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省标建设;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项目,建成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13个;继续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在用基本药物品规数1436个,全年使用基药8500多万元。2013年,海安县被评为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r\n
北凌农民体育、角斜军事体育、《三门球》等已经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海安体育品牌。《海安健身花鼓》6次荣获全国体育健身展示一等奖,《海安健身龙舞》、《海安健身花鼓》是全国体育进社区优秀健身项目,进入中央电视台参加了体育进社区展示活动。《健身扁担龙》获江苏省广场健身操(舞)创新奖、优秀奖,《海安健身花鼓》获全国广场健身操(舞)一等奖,双双参加了全国体育文化博览会。2013年,海安县人民政府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成为首批全国体育先进县。
\r\n
全县共有50个体育社团组织,其中,体育协会21个,体育俱乐部19个。新增注册体育社团会员2000人,会员总数达2.5万人。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241个, 80个达到县级体育俱乐部标准,19个达到市级标准,2个达到省级标准。建立晨(晚)练点2100多个。建立农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26个,健身工程点287个,自然村小篮板健身点1850个。新培训体育志愿者400多人次,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2985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人。
\r\n
海安输送的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仲满获团体金牌、周远富获银牌、吴鹏根获铜牌。
\r\n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r\n
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经市规委会审查通过。完成朝阳路、丹凤路、凤山北路、草坝路、江海支路、高庄路一期、城南学校周边道路等工程建设,新建道路11.61公里。
\r\n
完成东洲公园一期、洋港河西侧景观绿地主体工程建设,实施时代广场北延等工程建设,新建公园面积21.2万平方米,结合道路建设新建道路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
\r\n
县本级15个旧城和城中村改造13个区域全部完成房屋征收,当年征收1282户。县本级安置房建设新开工143.5万平方米,在建164.5万平方米,竣工40.55万平方米;完成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40套(户),棚户区改造618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378套(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0套。
\r\n
引江供水复线全线贯通,净水厂二期工程建设竣工,完成镇村管网1800公里改造任务,新增市政消火栓1272只。西气东输工程完成管网铺设80公里,管网延伸至滨海新区、大公、李堡、曲塘、雅周等镇。新奥LNG加气站竣工营业。城北污水处理厂水处理构筑物工程开工建设。县城区新建污水管网50多公里。
\r\n
全年完成削减化学需氧量3761.86吨、氨氮298.22吨、二氧化硫2253.37吨、氮氧化物26.54吨,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展印染企业专项整治,对9家规模较大的印染企业进行中水回用、提标改造。建成镇级污水处理管网46.66公里,在建63.82公里。开展县城及周边2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河道整治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0个镇达国家级生态镇水平,启动1个省级绿色社区、5个市级绿色社区、2所省级绿色学校和9所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完成3家热电厂脱硝工程以及燃煤发电机组除尘提标改造;完成760辆老旧机动车、4931辆老旧摩托车淘汰。关闭8家蓄电池企业和2家肠衣企业,整改8家电镀企业。审批各类环境建设项目146个。
\r\n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r\n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941794人,比上年净增3054人。全年出生人口5670人,人口出生率为6.02‰;死亡人口6987人,人口死亡率为7.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迁入人口6887人,迁出人口3434人,净增加3453人。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50人。
\r\n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4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工资性收入19892元,增长10.3%。人均消费性支出18600元,增长11.1%。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8.3平方米。
\r\n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r\n 指 标
|
\r\n 人均消费支出(元)
|
\r\n 比上年增长(%)
|
\r\n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和通信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其他商品与服务
|
\r\n 5849
2511
1075
1497
845
2637
3492
694
|
\r\n 9.3
9.1
8.7
8.3
8.5
20.6
12.3
7.6
|
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r\n 消费品名称
|
\r\n 计量单位
|
\r\n 拥有量
|
\r\n 比上年增长(%)
|
\r\n 洗衣机
电冰箱
微波炉
空调器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家用电脑
家用汽车
|
\r\n 台
台
台
台
部
部
台
辆
|
\r\n 110
110
100
225
92
250
117
45
|
\r\n 0.9
持平
持平
2.3
-5.5
5.0
1.7
45.2
|
\r\n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19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2.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58元,比上年增长14.7%。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4.0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r\n 指 标
|
\r\n 人均消费支出(元)
|
\r\n 比上年增长(%)
|
\r\n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交通通讯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其他商品和服务
|
\r\n 4205
658
1915
518
866
2074
974
248
|
\r\n 14.2
17.3
17.4
10.7
14.5
13.4
14.1
19.3
|
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r\n 消费品名称
|
\r\n 计量单位
|
\r\n 拥有量
|
\r\n 比上年增长(%)
|
\r\n 彩色电视机
电冰箱
摩托车
移动电话
家用电脑
空调机
热水器
|
\r\n 台
台
辆
部
台
台
台
|
\r\n 164
99
47
218
44
99
96
|
\r\n 0.6
16.5
持平
11.8
2.3
57.1
9.1
|
\r\n
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4550元,增长18%。
\r\n
十二、社会保障、民政
\r\n
年末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12万人、20.8万人、9.1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1.4万人、1.99万人、0.0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4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53.4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4万人,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已达98.2%。
\r\n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9家,养老床位6386张,其中农村敬老院23家,床位4385张。年末全县优抚对象13555人,农村低保对象15149人,城镇低保对象1033人,农村五保对象5209人,其中集中供养354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8%。全年婚姻登记8720对。
\r\n
注:统计公报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