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服务 > 服务动态
返乡创业成为海安农民致富新途径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28 字体:[ ]
 秋风送爽,又到了丰收的季节。李堡镇光明村的水泥路上,满载蔬菜的大小货车来来往往。“5个小时后,这些新鲜的绿色蔬菜就将出现在浙江杭州的大型农贸市场。”46岁的菜农范健康边往大货车上搬蔬菜边热情地介绍。
  范健康是村里的农产品经纪人,是村里“凤还巢”政策招引回来的返乡农民工。随着“一村一品”等富民工程的实施,光明村积极对接各地农业科技高校,引进“特色农业”培训专家和学者,并培养了100多名农民蔬菜经纪人,对接上海、杭州等地农贸市场,将村民们种植的蔬菜集中起来集体销售,保障农民的劳动果实有销路、销路好。村里还集资建设冷库和蔬菜脱水工厂,解决蔬菜大批量收获时的低价和滞销问题,拓宽蔬菜的销售渠道。
  5年来,李堡镇200多名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纷纷回到家乡,干起了蔬菜种植和经营行业。该镇多个“留守村”也摇身变成了全国著名的绿色蔬菜生产之乡。
  返乡农民工将农民创业推向高潮,也带动了多个从前只有老弱妇孺的留守村成为家家住上小洋房的小康村。“李堡农民每年可从5万多亩蔬菜、瓜果种植中获益近6亿元。今年1月至8月,比去年同期增收了近亿元。”李堡镇党委副书记单蓓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体制,提供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回乡实现创业梦想。据县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县外出务工人数明显减少,与去年同期相比,有3万多人不再选择外出打工。
  家住城东镇石庄村4组的杨海燕是当地的创业典型。5年前,她还是一名在苏州工作的普通白领,看到编织行业的良好市场前景,满怀创业理想的她毅然辞职,回乡创办海安燕苏服饰编结公司,并成功带动了300多名村民共同致富。
  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中,我县对参加人社部门认定的接受创业培训者,每人补贴800元。目前,全县各村已注册登记二三产项目763个,带动就业8000人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上半年,我县村营收入总量1.21亿元,同比增长8%。
  “以前我在新疆的建筑工地打工,后来村里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抱着忐忑的心情报了名,开始回乡种菜。我家种了8亩地蔬菜,收入很不错,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范健康动情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