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海安恒发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项目中,首次采用全自动评标系统完成综合评估法评标。这标志着我市首例“规则引擎+模型推理”全自动评标与专家评标协同模式正式落地,并将常态化运行。
为确保首个全自动综合评估法评标项目精准落地,交易中心构建“三化”推进机制,深化全自动评标场景与招标投标业务深度融合,固化工作流程,全力打造更加公平公正、智能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一是模拟场景化。围绕开标评标全流程场景操作要点,组织多轮次真实环境模拟测试。此项目采用不见面开标、项目经理答辩、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全自动评标模式,需全省三地7名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共同完成评标工作,沟通协调难度较大。为此招标人编制开标评标应急预案,交易中心组织招标代理进行预演,尤其对投标人信用核查、答辩试题传递等环节精心组织部署到位,充分演练保证实效。
二是操作标准化。聚焦评标数据系统抓取需求,深入研究综合评估法评标要点,对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进行全面智能解析,修订招标文件标准模板,解读招标文件编制指南、评标要求的各项内容,确保投标文件信息以结构化形式呈现,便于自动评标系统高效抓取、精准分析数据。通过预先设定的科学评分模型,形成智能评标结果,辅助专家决策,有效规避人为因素干扰和主观评价风险,提升了评标效率与质量。
三是保障精细化。交易中心全员行动、分点落实,由2名技术保障人员、4名见证服务人员构成“护航专班”。筑牢安全防线,答辩现场专人值守,答辩试题专人传递,在评标现场实行物理隔离,音视频信号实时同步监控。评标结束后,启动复盘与优化机制,对比全自动评标结果与专家评标情况,收集评标专家、招标代理等各方应用系统反馈意见建议,进一步提升全自动评标系统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下一步,市数据局将总结借鉴全自动评标实践经验,持续优化人机高效协同能力,深挖智能化应用潜力,不断完善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交易环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