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安全生产

深刻汲取事故教训 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来源: 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9-08-15 字体:[ ]

近年来,全国有限空间作业伤亡事故呈现多发、频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教训十分惨痛。

2019年6月3日我市某热电厂一外来承包单位在进行污水池电机叶片维修作业时,未进行通风、检测,作业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导致2人中毒死亡,一人重伤。

2019年7月20日14时许,哈尔滨城市排水工程公司在实施排水管线应急抢险工程时,1名留守作业人员未经请示,未按操作程序和安全规定要求,擅自下井查看管线,造成中毒窒息落水,2名监护人员紧急下井施救,相继造成3人沼气中毒,最终导致3人死亡的悲剧。

2018年6月5日6时30分许,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在组织外包公司对5#锅炉煤仓进行清理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员工发现后未佩戴防护救援装备进入煤仓救援而导致伤亡扩大,共造成4人死亡。

分析事故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事故单位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未认真组织开展有限空间危险因素辨识、作业条件确认和员工教育培训,未建立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通风检测等制度,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和气体检测装备;二是企业职工及外包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无视安全规程违章作业,遇到险情后未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而是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三是个别区镇和单位未按要求认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专项治理工作,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情况。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作业环境情况复杂、危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等危险特性。有限空间作业除了存在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处,还存在淹溺、触电、坠落、机械、灼烫、高温等危险有害因素。

企业必须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一是要建立作业台帐。企业要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作业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帐并及时更新。长期存在风险的有限空间,要设置醒目的标志、标示。二是要建立管理制度。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三是要严格作业审批。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四是编制应急预案。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同时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是要强化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应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六是要严格作业发包管理。企业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区镇和部门要严格执法检查,推动安全管理制度落地见效。各区镇、各部门要以《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为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执法措施,充分发挥执法的惩戒和震慑作用。对存在“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并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及未对有限空间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未实行专人监护作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定期进行演练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严格依法实施处罚。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做到“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1.作业前

(一)辨识

(1)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而造成火灾爆炸;

(2)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而造成人员中毒;

(3)是否存在缺氧,而造成人员窒息;

(4)是否存在液体水平位置的升高,而造成人员淹溺;

(5)是否存在固体坍塌,而引起人员的掩埋或窒息危险;

(6)是否存在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

(二)通风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首先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2)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应按管道内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选择通风设备;自然通风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3)在确定有限空间范围后,首先打开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等进行自然通风。处于低洼处或密闭环境的有限空间,仅靠自然通风很难置换掉有毒有害气体,还必须进行强制通风以迅速排除限定范围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

(4)在使用风机强制通风时,必须确认有限空间是否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若检测结果显示处于易燃易爆环境中,必须使用防爆型排风机,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5)通风时通风量应足够,保证能置换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必须能够满足人员安全呼吸要求。

(6)对有限空间通风时不易置换的死角,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有限空间只有一个出口,风机放在洞口往里吹,效果不好,可接一段通风软管,直接放在有限空间底部进行通风换气。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的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时,气流很容易在出入口之间循环,形成 一些空气不流通的死角。此时应设置档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使空气充分得到置换。对于不同比重的气体应采取不同的通风方式。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重的(如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通风时应选择中下部;有毒有害气体比重比空气轻的(如甲烷、一氧化碳)通风时应选择中上部。

(三)检测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不得超过30分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检测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氧气含量应在19.5%-23.5%;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方可作业。

(3)检测时要做好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气体浓度等。

(4)检测人员应在危险环境以外进行检测,可通过采样泵和导管将危险气体样品引到检测仪器。

(5)初次进入危险环境检测时,需配备隔离式呼吸防护设备。

(6)在作业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2.作业中

(1)所有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作业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时应保持必要的检测次数或连续检测。

(3)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照明和手持电动工具应使用安全电压。

(4)存在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内,严禁使用明火和非防爆设备。

(5)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内作业时,应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设置“禁止启动”等警告标志。

(6)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人员作业。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不得强行作业。

(7)作业现场必须设置监护人员,配备应急装备。

(8)企业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危险告知牌。

3.作业后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人数,清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