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农业农村局一季度工作总结及二季度工作计划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25 14:13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海安市农业农村局铆定“加快向农业强市迈进,勇当苏中地区建设农业强省‘排头兵’”“一个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兴农、示范创建“两项行动”,聚焦产业增效、改革增势、农民增收“三大重点”,推动“三农”全年工作呈现良好开局。高标准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中期评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蝉联省级第一等次,南莫镇、李堡镇获评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镇;雅周许家庄村、曲塘罗町村、南莫唐庄村等13个村获评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等获两项省政府督查激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实绩连续三年位列全省A级方阵,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获得央视聚焦报道。

一、一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稳产保供、提质增效,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铆定粮食播种面积120.09万亩粮食和8000亩大豆玉米带状种植,大豆4.21万亩,油料5.97万亩种植任务足额带位置分解落实到各区镇,要求各区镇任务分解到田块到户数。充分发挥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优势,组织座谈会30余场,计1550人次;编写小麦拔节肥、油菜苔肥施用等技术意见20余份;放发宣传资料6500余份,全覆盖开展全市100亩以上种植大户计700多人进行了麦油春管及水稻备耕技术培训。巩固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市生猪存栏39.5万头,累计出栏18.5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15万头;家禽存栏1760.77万羽,累计出栏379.73万羽;山羊存栏28.29万只,累计出栏11.88万只。蔬菜播种面积7万亩,产量17.5万吨。果品产量2500吨。水产品产量11775吨。

(二)科技赋能、典型带动,加速释放农业强市建设动能。

1.深入实施科技兴农行动,竭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聚力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重点突破禽蛋捡拾、果桑采摘等机械化装备与技术集成,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提升、绿色化应用和“宜机化”配套建设。顺利通过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中期评估。成功举办2023年南通市“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暨海安市特色农机展示推介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被央视一套《新闻30分》聚焦报道。

2.深入实施示范建设行动,积极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乡村振兴示范、先进培育村开展月度督查,198个排定项目中,目前完成规划设计196个,招投标164个,开工率达82.8%,已完工7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入选省厅简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

(三)目标导向、持续发力,逐步擦亮农业强市建设底色。

1.聚焦产业增效,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围绕“五个一”特色乡“土”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节会活动等新业态,大力开拓精深加工、预制菜、冷链物流等新领域,扎实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中洋鱼天下春鲜预制菜获得中央2套《正点财经》聚焦报道。成功举办2023年海安市第十届乡村旅游节暨大公镇第十三届梨花节。南莫镇通过江苏“味稻小镇”复评验收。6家企业6个产品获得第二批“江苏精品”认证。参加第十届江苏“紫金杯”优质草莓评比的5家草莓种植主体均摘奖。

2.聚焦改革增势,深入挖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积极承办各级改革试点工作。以建强五大区域服务中心为中心,积极构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海安市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分队被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农机科技志愿者服务总队联合表彰为“2022年度江苏省农机科技志愿服务优秀服务队”。作为四个典型县之一,在全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及参与建设用地审批事项部门会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3.聚焦农民增收,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改革。加强乡村振兴社区学院和双创平台建设,打造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训实操为手段、交流合作于一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2月,举办全市电商培训班,培训215人;举办全市养殖专业培训班,培训190人。3月,举办第三期农机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39人;结合春管备耕,举办10期区镇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训1350人。

二、二季度重点工作计划

(一)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持续抓好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督促协调夏粮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夏收夏种,重点是秋熟水稻育秧和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的相关工作。当前,小麦进入齐穗扬花期,督促各区镇从稳粮保供的高度出发,切实履行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的属地责任,确保赤霉病防控各项措施扎实到位,切实组织开展好以小麦赤霉病防治为主的小麦后期田间技术指导,组织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和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等各类技术培训,切实落实好各类科技试验示范片、示范方建设,进一步强化农资、装备保障,着力增强农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组织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切实抓好农业技术服务等农业生产工作。抓紧落实秋熟水稻育秧的相关工作,全力以赴打赢今年全市粮食生产第一场仗。做好二季度海洋渔业伏休期间,渔民、渔船安全管理工作。

(二)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全市抓好2019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双百日行动。二季度完成5.3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扫尾工作。同时围绕建设4.4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抓紧启动各区镇项目招投标,6月底前完成4.4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招投标,力争二季度底前各区镇全面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三)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范使用第二批300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打造高质规范的精品项目。深入落实每月调度和巡回督导机制,对标创建任务和要求,对账销号补差距、逐项整改促提升,确保各项创建任务按序时高标准推进。及时总结提炼在创建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利用主流刊物、媒体宣传推广,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扩大“海安样本”影响力。

(四)加快提升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选择经济实力较强、农机化要求迫切、种养业态相对稳定的园区,量身制定农机化发展方案,按照“一业一机”要求,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3个,示范园区内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积极推进蔬菜机械化种植、收割机械、畜产品收集设备、水质调控机械、林果桑修剪、施肥机械推广应用,同时加快蔬菜保鲜库的建设,提升蔬菜保鲜仓储能力。因地制宜按作物分类,筛选机艺融合新品种,建立机艺融合示范点;通过“田间日”“农机展”等活动,现场展示先进农机装备、配套农艺技术;加快制定蚕桑业机艺融合技术规范1项。

(五)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锚定5月底前所有项目基本完工的目标,紧盯序时节点,确保高质量通过验收。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遴选一批村班子战斗力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重点村进行后备培育,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抓紧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根据“新建改造6000户,整改达标8000户”要求,整村推进的方式组织64个行政村具体实施,其中有15个村被列为南通市级整村推进村。农村户厕改造工作被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列入年度考核,督促各区镇加大推进力度,二季度完成所有改厕项目完成招投标,抢抓有利时机,全面进场施工,有条件的、任务量相对比较少的区镇要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工。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持续创建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县、省市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