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农委2017年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3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海安县农业委员会

20181月22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建设要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17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立足海安农业产业基础,突出发展优质稻米、蚕桑、禽蛋、水产、蔬菜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及时调整优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基地”的新模式,加快产业提档升级。一是粮食生产保持全省领先。粮食播种面积 117.7万亩,预计总产60.71万吨,其中小麦亩产408公斤,水稻亩产639.8公斤,小麦水稻单产水平均居再获全省第一,稻麦年单产有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安大米”正式启用,5家稻米加工企业与117家种植基地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式种植,建设优质稻米基地3万亩。二是畜禽生产结构不断优化。饲养生猪116.18万头、山羊100.18万只、家禽3491万羽,与上年基本持平。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9.15%,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推进牧青、爱佳禽业、康瑞等一批现代化养殖场和天成、苏鹏等蛋品深加工项目建设165家蛋鸡规模养殖场与康德、天成公司签订蛋品、苗鸡供销合作协议。三是蚕桑生产转型步伐加快。投产桑园7.04万亩,发种19.1万张,蚕茧总产量7735.5吨,产值4.3亿元,平均亩产值超6000元,创历史新高。加速蚕业转型升级,推进蚕业农场建设,新建蚕业家庭农场52个,累计建设79家。四是水产生产特色不断显现。水产养殖面积23.87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89万吨,同比增长0.65% ,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0.61万亩,大力发展工厂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建成1.4万平方米池塘标准化工厂养殖基地,探索开展稻田套养殖试点260亩。实施“中洋鱼天下”品牌战略,4家水产养殖基地与中洋集团对接,开展订单养殖。五是设施园艺快速发展。蔬菜播种面积32.5万亩,总产59万吨,产值达8亿元。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77万亩,新增连片设施栽培面积3853亩,新增2座田头简易预冷库,库容量62000吨,新增蔬菜家庭农场5个。建成2个省级蔬菜园艺标准园和1.2万亩“菜篮子”基地,城东镇华辉蔬菜专业合作社获授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

2.农业园区建设得到新提升。一是加快项目农业建设。全县新开工千万元以上种养项目54个,其中亿元项目9个。进入全县“一园三区六景”现代农业园区的项目27个。向市申报规模农业项目73个,预计投入44.48亿元,投入额全市第一。二是推进雅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功招引“农帮手”智慧农业示范园、牡丹花卉科技示范园、悠然生态桃园等3个项目落户,“田园综合体”项目、有机蓝莓种植项目等正在完善规划设计。雅周园获批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三是加快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天成农业科技园区、牧青禽业、高新区水稻产业园和开发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葛家桥农产品加工区为市级万亩农业标准园区和农产品集中加工区,通过验收。组织雅周镇生态农业旅游小镇、大公镇梨香小镇、滨海新区河豚小镇、高新区蚕桑小镇4个镇申报农业特色小镇创建。2016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监测得分83.15分,监测水平全市第一。

3.农业科技创新达到新高度。一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17个,经营面积2.5万亩,新增省级示范农(渔)场5家(农场4个、渔场1个),新增市级示范农(渔)场11家(农场9个、渔场2个),全县累计拥有家庭农场644家,其中省级示范农(渔)场15家、市级示范农(渔)场31家、县级示范农场22家;新增全托管服务主体163个,服务面积3.47万亩、农户1.1万户,占稻麦面积的6.5%;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二是强化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举办职业农民培训23期、培训3264人次,电子商务培训4期,232人,共27期3496人,持证农民占比达45.25%,较上年提高5.01个百分点。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普及。开展益农信息社建设,积极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建设益农信息社208个,其中示范社20个。积极探索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新培育物联网示范点6个,新增农产品电商(网店)42家。四是探索推进社会化服务。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畜牧兽医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建立包村到户的防控网络。协助推进市“三个全覆盖”现代农业示点镇、村相关工作,探索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农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组织对接上海系列活动。在沪举办海安现代农业招商推介会,组织26家企业参加南通市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活动,获工作组织奖,2个产品获评最受上海市民青睐的农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加海安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投资环境说明会,邀请13位客商及省市农委领导参加活动。二是加大招引沪资力度。积极吸引上海工商资本、优势涉农企业以及农业科技成果投资海安农业项目。全年沪资实际投入农业项目达6.38亿元,在沪销售农产品25.29亿元,在沪新增专营店、直营店、合作单位51家。三是稳步推进农产品出口。1-11月份农产品出口9441万美元,同比增长5.1%,完成全年任务的86%。7月27-28日全省农业对外开放会议在海安召开。

5.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新改善。一是开展绿化造林。完成成片造林1.56万亩;创建省级绿化综合示范村10个、“三化”示范村5个、“三化”示范片2个、“三化”示范单位48个;完成宁启铁路绿化工程,涉及4个区镇18个村,绿化工程总面积5400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5.07%,率先达到全面小康建设指标。二是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制定禁养区养殖场关停工作实施方案,提前4个月完成关停任务,累计关停养殖场106家,开展非禁养区畜禽523户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污染治理检查认定,已完成356户,占总任务的68%,完成阶段性考核指标。三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化肥减量禁用工程,主要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3%,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面积占比达81.13%。推进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获得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表彰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先进单位。

6.农业安全管理再上新水平。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出动执法人员89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929家,抽取农资样品162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0起,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功。新认证绿色食品1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7个,到目前为止,累计拥有农业“三品”275个,其中绿色食品15个、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56个。二是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认真组织开展基础免疫,做到应免尽免,应免密度常年保持100%,加强疫情监测,各病种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强化植物疫情监测,确保新疫情早发现、早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有害生物防控覆盖率100%。三是强化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全面签订海洋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状,全面落实生产主体安全责任,定人、定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开展出海渔船安全生产大检查、海上渔船安全生产大检查、微信传播安全知识活动和防灾减灾宣传,加强值班值守,全面提升应急保障水平。

二、存在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业各产业优势还需进一步放大,产业之间发展不够均衡,产业组织化水平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许多产品仍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缺少精深加工企业,品牌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现有农业品牌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够大,知名度不够高,难以形成品牌规模效应。

2.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农技推广人员年龄偏大,缺乏活力和后劲,且专业结构又较为传统,高效农业、设施园艺、休闲观光、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专业人才缺乏,加之区镇农业服务中心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农业劳动力人数逐年下降,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

3.农业持续增收难度和压力加大。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现代化水平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粮食、蚕桑等生产水平位于全省前列,但目前我县高效设施农业占比仍然较小,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依然较大,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加之,从事农业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农业生产的环境、资源等硬约束更加明显,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