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 2021年8月18日
水稻破口抽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八月下旬,我市水稻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也是病虫害集中防治的关键时期。综合多种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水稻穗期发生的病虫主要有“三病两虫”,其中多数病虫呈流行重发态势,8月25日前将开展第一次防治。
一、发生分析
1、穗颈稻瘟病、稻曲病
为气候型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水稻本身抗性和破口抽穗期的气候条件。
(1)品种感病。今年主栽品种为南粳9108,面积占比80%左右,其他南粳系列和扬农稻1号等占比10%以上,感病品种面积大。
(2)感病生育期长。多种种植方式并存,播栽期跨度大,水稻生育期参差不齐,感病生育期较长。全市破口抽穗期将从8月18日延续到9月上旬末,破口时间比常年偏早1-2天。6月上旬栽插的水稻目前已大多开始破口,大面积破口将集中在8月22-27日。
(3)叶瘟持续发生菌源充足。叶稻瘟病田率7月下旬占25%,8月16日达38.3%;病株率2.77%(0-69.1%),病叶率1.28%(0-37.37%)。病情处于近5年来同期第2位,田间积累了大量的菌源。
(4)气候条件有利。据气象部门初步预测,8月下旬阴雨天气较多;同时早晚气温低(在28℃以下),昼夜温差大,露水重,湿度大,小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发病。
预计穗颈稻瘟病和稻曲病将分别达到偏重和中等以上流行。
2、纹枯病
系统调查:8月15日,病穴率62%、病株率36.13%、穴病指22.0,分别比5天前上升21.57%、24.90%和41.03%。
大田普查: 8月15-16日,常规稻39块田,病穴率28.1%(0-82%),病株率16.11%(0-39.33%),穴病指14.48(0-40.8),病情处于近五年来同期第2位,略高于前两年同期;直播稻田15块,病株率3.83%(0-6.77%),病指1.73(0-3.66),与前两年同期接近。
预计纹枯病在直播稻上中等发生;在移栽稻上偏重发生,局部田块大发生。随着水稻破口抽穗,病情上升将达到高峰。
3、二代二化螟
发生基数:7月下旬调查53块田,见虫为害田块占45.3%,二化螟枯心率0.16%(0-1.13%),亩残留活虫173.93头(0-1050头),危害率和残留虫量处于近十年来同期第4位(高于上年)。
发育进度: 8月3日化蛹率37.5%,8月7日化蛹率48%。
预计二代二化螟发生中等,局部偏重,卵孵盛期在8月11日-8月底,高峰在8月20日前后,与去年相近,发生期正常。
4、三代稻纵卷叶螟
继上次防治后,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8月中旬初又出现第二个蛾峰,峰期灯下蛾量44头,田间亩蛾量平均130头。目前田间虫卵仍在不断增加。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
主动预防,病虫兼治,突出重点,分期用药。以防治穗颈稻瘟病为重点,统筹防治其他病虫。
2、防治时间
第一次:8月25日前,适期内早破口早用药(防治指标破口5-10%)。
第二次:第一次药后5-7天(蚕区掌握在秋蚕发种前或避开收蚁时段)。
3、防治对象(第一次)
主攻穗颈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代二化螟,兼治稻纵卷叶螟。
4、防治方法(第一次)
穗颈稻瘟病:亩用40%三环唑悬浮剂50ml或30%三环.己唑醇悬浮剂60-70ml或4%春雷霉素水剂50ml(采购药剂,复查使用)。
纹枯病、稻曲病:亩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g或亩用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ml或15%井冈.噻呋悬浮剂60ml,同时加15%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60g防治。
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亩用26%甲氧.茚虫威悬浮剂12ml或10%阿维.甲虫肼悬浮剂50g单独或复配使用。桑园、蚕室附近亩用20%阿维.二嗪磷乳油120-150ml防治。
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
穗颈稻瘟病:选用春雷霉素或春雷.戊唑醇防治。
纹枯病、稻曲病:选用肟菌.戊唑醇或噻呋.戊唑醇或井冈.噻呋防治。
二化螟和纵卷叶螟:选用甲氧.茚虫威防治。
以上药剂对水40-50kg均匀喷雾,植保无人机喷液量每亩不少于3L。施药时田间建立并保持浅水层5天以上。
三、注意事项
1、遇连阴雨天气,要抓住适期抢雨隙施药;如施药后4小时内降雨,要在雨止后立即进行补治。
2、要求配方全、药量足、喷雾匀,确保全株着药。
3、注意避开扬花时段用药,以免产生灼伤药害;用药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避开高温时段用药,尽量选择在临近傍晚时用药。
4、蚕桑地区禁止使用双酰胺类(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沙蚕毒素类(杀虫双、杀虫单)或毒死蜱等有熏蒸毒性的农药;严防药液污染桑园、蚕室、蜜源作物和养殖池塘,确保蚕桑、养蜂和水生动物(尤其虾、蟹)安全。桑园蚕室附近用药时应注意留足安全隔离带,禁止弥雾和植保无人机喷雾,严禁在上风处施药。
5、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及禁限用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
6、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及时回收集中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