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海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的具体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突破,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各项文件精神,切实抓好全面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李堡“全力打造东部现代化新型小城市,奋力跑赢李堡绿色崛起新赛程”提供了法治保障。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切实夯实组织保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成立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要点,明晰分工职责。凸显考核导向,将法治建设纳入全镇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各村(居)、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效果不好的,及时发出工作提醒单,提出整改要求,加强跟踪督导。建立健全司法所长列席镇党政联席办公会议、“三重一大”事项讨论会议机制,明确党政联席会议法治研究部署范围,涵盖部署落实基层法治建设工作、讨论基层重大决策、研究决定重要规范性文件、讨论处置涉法涉诉涉访相关案件、研究化解重大疑难纠纷、研究开展重大行政执法活动及其他涉法议题等7个方面,推动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落细落实。
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持续发展同步进行。今年先后组织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听取普法依法治理与法治政府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推进问题。把学习宪法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全镇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坚持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通过党政联席会专题学习、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信息公开。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开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23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镇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及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和群众最关心、通过李堡镇微信公众号动态公开经济建设、社会民生、村民政策享受等内容100余条。
(二)健全法律顾问机制,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认真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在全镇20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与海安钻石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法律顾问,对双招双引、项目入区、协议履约、重大事项决策、信访维稳事项等按程序提前征求法律顾问意见,从严开展合法性审核,确保政务合法性。坚持做到“重大事项必定法治审核”“重大纠纷必定稳控化解”“重大执法必定监督指导”,推动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是全面落实法治审核制度。成立以行政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负责合法性审查工作的分管负责人,确定司法所为镇合法性审查工作机构,将拟制定的重要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重大投资协议合同以及其他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事项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就决策主体、事项范围、决策程序、适用法律等方面严格把好“法治关”。针对李堡镇无公职律师的“短板”,创新建立“三所联审制”,形成以司法所为主导,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为“法治智囊团”的“三所共建”法治新格局,做到“依靠不依赖”“共办不转责”的“李堡样板”。今年来,全镇共开展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重点项目等合法性审核16次,形成有效法律意见36条。
(三)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全面稳固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推进家门口式“融合法庭”。建成南通市首家集法律咨询、在线诉讼、远程接访、普法宣讲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和法庭”,实时共享社情民意、矛盾线索,定期召开纠纷排查协调会,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
二是推进全要素式“庭所共建”。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庭所共建”2.0版本,着力在资源共享、机制共建、纠纷共调上出真招、求实效,全面摸排矛盾纠纷,加强定期分析研判,联动部门合力调处,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相关做法被新华网、南通政法、海安政法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是推进全链条式“多元解纷”。探索构建“1236”多元解纷机制,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以人民调解为支撑、以社会协同为依托、以司法服务为保障的多元解纷机制,健全信息收集、报送、流转、处置、督办、研判等六项制度,建立完善一窗受理、快速处置、分类流转等工作流程,推进工作重点由排查化解向事前防控、事后疏解、法治宣传等方面延伸,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今年来,全镇共受理矛盾纠纷1231件,成功调处1210件,调解成功率98.3%。
四是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120名以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积极按照民主法治村“有标识、有阵地”的要求,实施亮牌提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法治服务四项行动,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海安市“四分法”培育法律明白人助力基层依法治理》被司法部录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四)全面推行“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强化行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评估论证、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等程序。
二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将《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列入重点学习计划,大力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学习,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扎实学习培训,切实提升全镇综合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深入开展“厚植为民情怀 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扎实组织主题教育“回头看”整改问题短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梳理完善权责清单,推进信息公示公开,着力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坚持把执法为民理念贯穿到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公平、公正、合理实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注重把握好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接受监督。组建镇执法监督协调办公室,加大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动态抽查执法案件卷宗,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执法事项零外包、执法案件零违法。
三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明确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构。确定司法所为镇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机构,联合法律顾问积极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镇政府在合法性审查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建议的,根据合法性审查意见进行调整或者补充。党政主要负责人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决策,确保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作出重大决策前,听取司法所的合法性审查意见,并注重听取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夯实法治理论基础。一是始终将学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亲自谋划,将学习《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的内容列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中重点进行学习,结合党史专题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安排学习交流,有效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全面提升。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全镇人民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依法维权。
(二)强化学习教育,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坚持以理论促实践,不断强化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本领,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全年20余次利用全镇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全镇领导干部学习《宪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全镇干部法治思维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本领进一步提升。
(三)强化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充分利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主题党日活动、国家宪法日、4.15安全生产日等时机,组织开展“宪法进万家”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法治宣传活动18场次,法治讲座20场次,悬挂法治宣传横幅32条,发放法律宣传手册2000余册,受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接受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发放宪法读本3000本,普法爱心包1200余个。紧盯突出问题开展普法宣传工作,针对辖区电信诈骗案件高发态势,严格落实“九个一”防控措施,多措并举开展宣传工作和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工作,同时深入村(居)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在反诈骗宣传上采取了播放音频、发放宣传资料、上门签订承诺书等措施让宣传效果深入人心。针对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问题,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辖区小学初中全覆盖配备法治副校长,利用“法律进校园”活动,重点宣传讲解《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用生动平实的案例,寓教于乐,“以案说法”、“以案学法”,抓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有效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截止目前共计开展20余场次法治进校园宣讲教育,反响良好。
三、存在不足及原因
一是极少数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依法办事落实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去,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二是法治宣传工作覆盖面窄,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庄、进学校等活动开展不深入。
主要原因是:一是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二是专业的行政执法培训较少,执法人员缺少系统的行政法规培训,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对政策的把握能力不强。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持续深入落实《法治海安建设实施规划(2021-2025年)》《海安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海安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决策部署,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走深、走细、走实。
(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推动政府依法全面履职。实现依法高效办事,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持续强化依法决策意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完善行政决策执行机制、考核评估制度和跟踪反馈制度,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奋力谱写“美丽李堡 共同缔造”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持续推动行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及时依法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和自觉性,尊重群众自主性和创造性,畅通合法诉求渠道,丰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法治路径,规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准确适用《民法典》等法律规范,认真做好符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