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01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江苏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并呈现出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高龄化比例高、空巢化程度高的特点。为此,我们抽取本镇2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共20户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
一、   生活状况
当前空巢老人正处在分享小康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的成果,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不同程度的得到实现,大多数的被调查者生活安定,居住舒适,健康良好,期待参与,如今的空巢老人是幸福的。但与此同时,不同群体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还存在子女啃老现象;老有所医成为困扰老年人的头等大事,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问题凸显,成为被社会忽略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年群体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参与水平亟待提高;老年生活状态堪忧,生存压力较大;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仍需加强,老年活动阵地建设有待细化。加大对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帮扶力度,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畅通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提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老年人的意识。
二、   精神状况
生活安定,老有所养基本得到保障。65%的空巢家庭老年人对自己经济状况的感觉是“够用有余”和“大致够用”,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表示担心生活来源的达30%,政府不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有95%的人回答村里派人来探望过,其中98%单身独居和80岁以上独居老人都得到更多的关心。
兴趣广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渐成气候。在感受到大多数老人能够吃饱穿暖之后,我们发现空巢家庭老年人有不少兴趣爱好,50%的被调查者有一两种以上的爱好,主要的娱乐方式包括:看电视(88%)、聊天(33%)、看书读报(15%)、栽花种草(5%)、体育锻炼(20%)、下棋打牌(10%)等等。65%的空巢家庭老年人表示有可以诉说心事的人,并表示“我喜欢和别人聊天”(75%)。
调查结论:
1、总体来看,农村空巢老人对自已生活现状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孤独寂寞,精神得不到慰藉,次要原因为生活条件较差。
2、不同群体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发现,当前在农村,由于农村经济收入水平持缓,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起伏不定,单单靠种、养殖业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但与那些家住农村从厂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老人相比,差异明显,退休人员中月工资1000元以下有20%,60—70%月工资收入在1000—2000元区间内,3000元以上大约占10%。这些退休人员有医保、有工资、家中还有田地,所以他们在农村居家过日子还是比较舒适的,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和人口迁徙流动,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农村中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独生子女家庭老人,这些人或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经济来源,或失去子女赡养、照料,他们的生活将会如何得到保障?这个队伍还会随着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和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逐步扩大。本次调查中更是显现出其中不同群体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差异,困难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低文化、高龄、单身独居老人中。
2、还存在子女啃老现象。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数老年人收入低、存款少、生活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生活支出中,用于资助儿女费用较高,子女啃老现象还有存在,老人月平均生活支出中38%的费用是用来资助子女的。特别是那种年龄越长的,工资、存款越少的,资助儿女却要越多的,无形中更是增加了高龄老人的负担。因而高龄老人感觉自己经济状况“有些困难”和“十分困难”实属必然。
3、老有所医是困扰老年人的头等大事,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结合我们此次的调查,总体感觉在江苏各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的大背景下,空巢家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已经体味到人不仅仅需要长寿,更重要的是要延长无疾病的健康生活时间,所以他们有病主动求医问药的占了95%,持“听之任之”态度的仅占5%,30%的老人需要提供“上门看病”的服务,远高于对其他服务的需求。关于生活中最担心的事,50%老年人最担心的是“生病没钱治疗”,对生病没钱治疗的担心远远超过了“没有生活来源”。因而,在对政府目前老龄工作的建议中,排第一位的是“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这是一个在老年群体中带有共性的共同期待(李堡镇统计计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