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活动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
来源: 海安市科学技术局、海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0-12-27 10:19 累计次数: 字体:[ ]

问:通过每年举办“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等一系列活动,“十三五”期间海安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十三五”期间,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动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大动能。

一是创新型县(市)建设有序推进。2018年海安成为全国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地区之一,我市出台《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把23项国家监测指标和34项自我加压指标落实到部门和区镇,并定期对标对表开展督查,确保各项工作高质有效。

二是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016年海安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2个试点城市之一,我市积极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江苏省政府专题发文推广海安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2017-2019年连续三年被通报表彰为全省落实“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成效明显的地区,苏中唯一。

三是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在省政府和省科技厅关心支持下,2018年海安高新区(筹)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并开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着力完善以“科技研发为主导、科技服务为支撑、生活服务为配套”的产业体系。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七大专业园区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高科技项目、人才不断落户。

四是产业创新转型步伐加快。围绕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制定三年培育壮大计划等举措,全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建有建材机械等4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时尚锦纶示范基地等60多个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基地。

五是科技平台建设扩面提质。建成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等新型产业研发机构。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按照“五有”的要求,建立了20多家企业研究院。其中获批国家级研发机构、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各3家。

六是创新型企业规模壮大。全面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和“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全市拥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3家,省“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269家,均居全省县级城市前列。

七是重大科技项目不断涌现。实施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等为代表的重大科技项目40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专利奖16项,新增南通市级以上认定的首台(套)产品50个。

问: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对新要求,“十四五”期间海安在科技创新方面将如何发力?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面向”新要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方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

一是打造区域融合创新示范区。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承接长三角科技、人才等资源,全面融入长三角创新“朋友圈”,全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是建设重大创新载体。开发区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开放型经济水平,争当全省国家队标兵。高新区大力提质增效,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积极构建全链条“双创”生态系统。

三是构建重大创新平台。筹建前瞻性产业研究院,在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领域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公共平台全覆盖,建成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1家以上,并力争进入国家平台布局。

四是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围绕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进口替代产品研发,实施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力争形成3个以上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五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型企业招引培育工作,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确保总数超700家。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做强实业主业,力争新增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以上,省百强创新型企业3家以上,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

六是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技术转移、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技普及等领域,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