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着眼“四个突出”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来源: 海安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9-10-28 09:52 累计次数: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深刻指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海安市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和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战略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积极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海安先后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两个县级试点城市之一、苏中苏北唯一的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单位,并作为唯一县(市、区)代表在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围绕科技体制改革主题进行了书面交流。

一、突出政府主导,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解决组织体系不强的问题。坚持一把手抓第一动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研究出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1+7”政策体系,每月专题研究试点工作,每季度向省科技厅汇报试点工作情况,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201942日,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动员各部门、各区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十大产业集群均成立了3-5人的产业科技创新办公室,10个院士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解决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聚焦宣传省“科技改革30条”“科技创新40条”,出台《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创新型市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支持改革创新的政策意见。2018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6.12亿元,争取上级科技经费近5000万元。

解决考核力度不大的问题。坚持把科技创新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对区镇实行月度点评、季度考核、年度夺杯的考核体系,每季度设立流动奖杯。对机关部门从百分考核中拿出较大分值进行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绩效考核,年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谈优谈差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有部署、快落实、出成效。

二、突出企业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行业单打冠军培育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深耕行业细分市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打造创新型行业单打冠军,对确认的单打冠军给予100万元奖励。鹏飞集团、铁锚股份、通润汽车3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鑫缘集团、联发集团、铁锚股份3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入选数均居南通市第一。

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给予政策扶持,实行保姆式、专业化服务。2018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净增数南通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3家。联发集团入围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南通共7家。

完善企业研发机构建强机制。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研发平台,健全研发管理机制,完善研发基础设施,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联发集团、天楹集团等龙头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建成企业研究院21家。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点、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9家,总数居苏中前列。2018年,新增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全省县级城市最多,占全省1/8

三、突出需求导向,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供需平台常态化。积极构建企业需求收集、高校成果发布、部门平台搭建的创新网络,每年在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以及各类产学研活动中,发布技术人才需求1000多条,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000多个。同时,与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共建功能新材料行业分中心,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创新大数据研究中心共建海安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

组织对接精准化。引导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高频次、广覆盖的产学研合作,打造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深入开展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63个机关部门以店小二精神服务300多家科技型企业,用机关干部的服务热情点燃企业家的创新激情。

项目落地快转化。围绕十大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引进与海安产业关联度高、可转化的前瞻性、高产出、技改型的重大成果。2014年以来,全市先后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52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212个,支付合作经费超过6亿元。大力培育重大科技成果,2018年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占南通市2/5,争取省级项目经费1600万元。中洋集团、广益机电2家企业分别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总数南通市第一。铁锚股份荣获2017年度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全省仅8家,南通唯一。跃通数控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支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380万元,南通唯一。

四、突出平台建设,提升创新支撑水平

打造校地共建平台。市政府先后与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纺院等高校共建新材料、机器人等8家产业研究院。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上海交大研究院与天楹集团合作的2800万元自动化成套设备订单,13个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国内首创,一台六轴弧焊机器人可替代30名熟练焊接工人。

培育科技孵化平台。依托海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10家,获批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1个,形成人才与项目的良性互动。高标准承办第五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赛,为唯一落户县级城市的行业大赛。2017-2018年,2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获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资金110.6万元。

做优科技金融平台。市财政安排800万元,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合作开展苏科贷,累计向180多家次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近5亿元。建有和信、金石两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有效拓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组建了产业母基金和相关子基金,与毅达资本合作设立科创投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技项目发展。目前正筹建科技银行,探索银行投贷结合发展模式,开发科创领域的低成本贷款业务。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瞄准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突出技术性、开放性、公共性,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可持续的支撑。南京大学海安研究院磁性材料检测中心成为全国第三家国家磁材检测中心,国家建机质检中心、沈阳变压器研究院等在海安设立分中心,扬州大学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平台落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