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安市科技局工作总结
来源: 海安市科学技术局、海安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1-12-01 14:27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支持下,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发展定位,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连续第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区,苏中县(市)唯一。获评全省“苏科贷”绩效评价A类合作地区,列全省县(市、区)第1名。我局被省政府表彰为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全省50家,苏中苏北县级科技部门唯一。海安科技与科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入选中国科协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一)注重顶层设计,组织体系全面优化。一是高规格成立科创委。全面加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的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部署创新发展工作,形成大科创委协调议事机制。科创委下设办公室,负责科创委日常管理工作。在科创委的“总牵头”下,我市科技创新由少数部门的“单打独斗”变为众多部门的“全域作战”。二是全方位构建工作体系。我局增设改革创新科,增核3个行政编制,负责科创办日常工作,牵头组织我市科技体制改革等工作。10个区镇设立科技人才局或科技人才办公室,配备科技人才服务专职人员,实行专岗专用。10个重点产业集群培育部门设立产业科技创新办公室,核增中层职数,形成“1个部门、1个职能科室、对接N个产业”的工作培育机制。通过优化组织机构设置,配齐配强人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工作推进机制。三是严要求落实工作责任。3月8日,在南通率先召开科技发展大会,出台“1+13+1”的科创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海安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分解表》,涉及40个牵头单位(30个部门、10个区镇),十二大指标,共计204项细化任务。由科创办主任按月度主持召开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工作推进会,常态化开展督查。在一如既往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将科技创新融入建筑业、农业、民生等海安发展的各领域,贯通实际工作的各环节,形成全领域、全方位的创新格局。

(二)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一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聘请26位行业内顶尖专家和本土专家担任产业科技创新专家委员,常态化开展产业服务指导工作。扎实开展“揭榜挂帅”企业项目需求征集工作,天楹集团获南通市“揭榜挂帅”攻坚计划项目单一发榜(南通唯一),悬赏金额300万元;联发集团获南通市“揭榜挂帅”攻坚计划项目联合发榜,悬赏额度150万元。获南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立项2项。鹏飞集团申报的“低阶煤洁净利用热解技术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入省“双碳”科技创新专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场考察程序,立项后可获省财政资助1500万元。拟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通过走访企业全覆盖、服务企业全流程、材料把关全方位,坚持省级专家预审制,全力以赴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全年共分3批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58家,第一批拟认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23家。铁锚玻璃入选“2021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南通共5家。联发集团被省政府表彰为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全省46家,南通共4家。三是举办创新主题活动。6月5—6日成功举行第八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125所高校院所的325名院士和专家、350家企业负责人受邀参加活动,主会场现场签约40个项目,分会场举办产业板块科技成果发布会、各区镇产学研对接专场活动、区镇对接成果新闻发布会等活动,我市企业和专家达成合作意向62个。6月18日,牵头举办“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全方位对接上海大会科技·金融推介会。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扎实开展“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推动校企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向我市集聚。预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个,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南通远顺耐纤有限公司申报的2021年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成功立项。入选省“双创”团队科技类2个(南通最多)、江苏省科技副总15人。

(三)强化平台建设,载体提质增效发展。一是推进高新区建设。积极策应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提升高新区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首位度、显示度。高新区在2020年全省高新区排名中位列第25名,较上年度上升6个位次,并跻身省级高新区前10强。7月24日,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海安高新区科创园成功开园。以科创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时尚锦纶产业园、台商产业园等为支撑,形成“科创园+专业园”创新创业体系。二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海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均成功申报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新型研发机构奖补)项目,南通最多。海安上湖创新区与太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太原理工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研究院。三是加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前期已梳理23家行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分批安排专家团队赴海安行业重点龙头企业调研洽谈合作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相关事宜,已走访天楹集团、铁锚玻璃、威尔曼科技、鹏飞集团和飞亚化工等企业,并与铁锚玻璃、飞亚化工形成初步共建意向。推动文凤化纤牵头建设锦纶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四是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鹰球集团成功入选省第二批“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培育库,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8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评“优秀”,联发集团获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良好”等次。推动企业研发成果社会化,天楹集团、铁锚玻璃、联发集团均已建立了独立法人研发机构。五是打造科技创业载体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泛书房创客空间、南大智谷众创空间),海安高创智谷科创园孵化器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发展科技金融,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一是成立科技银行。6月5日,海安农商行科技支行揭牌运行,开拓“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环保贷”等业务,构建“科技+金融”新模式。二是扩大“苏科贷”。持续跟进“苏科贷”业务,广泛征集科技型企业“苏科贷”金融需求,优化工作流程,扩大受惠企业面。目前,“苏科贷”共备案56家企业2.118亿元。三是新增“科创贷”和“高企贷”。与海安农商行、中国银行、江苏银行合作成立“科创贷”,2000万风险补偿资金以4:3:3划入三家银行,目前完成1100万元的贷款备案。与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银行共同设立“高企贷”,成功举办高企融资服务直通车成效发布会,完成“高企贷”放款3.19亿元。四是设立科创基金。经过前期与省高投集团对接,11月26日,江苏高投集团、南京毅达资本与海安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海安瑞海城镇化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天勤投资有限公司等签署海安高投毅达科创基金合作协议,基金总规模5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由省高投下属毅达资本具体运作。发展科技保险。与保险协会对接探讨,大力推进首台套保险。中机锻压投保产品YC-3500双作用全液压打桩锤,总额5888万元,投保额35.3万元。

(五)促进农业创新,科普工作加快推进。加强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新增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后补助项目立项1项,南通市基础科学研究和社会民生科技指导性项目立项25项,海安雅周现代农业产业星创天地获省级备案,组织申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桑蚕产业技术服务共同体。强化科协组织机构建设,10个区镇科协组织完成换届,新增企业科协20家。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第33届科普宣传周活动。打造科普资源集聚地,科普馆建设有序推进。1人获省科技工作者“党的关怀伴我成长”主题演讲大赛二等奖。鑫缘集团获中国农技协江苏海安桑蚕科技小院称号。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获南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人、耕耘奖1人,摇篮奖单位1个;获第二十届江苏青少机器人竞赛团体奖1个,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个;获第32届江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个。

虽然今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一些“短板”,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劲不足、高科技项目招引力度不大、高质量研发平台偏少、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有待完善、科技与产业融合不够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