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开发区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来源: 海安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2-06-30 09:13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上半年,海安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牢固树立“挺立高铁时代潮头,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奋斗目标,踔厉风发,笃行不怠,攻坚克难,拼搏争先,全力以赴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千方百计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为决战决胜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2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全力做好疫情封控期间的保通保供工作,深化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第一时间推动复工复产,第一速度实现满工满产。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完成技改设备投入全年任务的65%,其中9家企业设备投入完成1000万元,13家企业投入超500万元。扎实推进智改数转工作,预计完成智能化技改项目数18个。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新三板基础层申报企业1家、进入新三板创新层1家、签约上市入轨企业3家。

(二)招商引资持续发力。积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针对疫情期间招商“走不出去”的困境,以“云”为媒、以“网”为桥,大力开展云端招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着力构建“线上推进、线下落地”招商新模式,成功签约“以云促招”项目7个,包括CCL精密模切件、宁波聚进尼龙新材料、彤佳医用敷料、工业机器人、汽车模具及自动化装备生产、3C非标自动化设备生产、超细纤维针纺织及高端服装面料等项目。其中,杰士德自动化设备生产项目从项目洽谈到正式开工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

(三)项目建设再掀热潮。紧盯重特大项目,全面加强跟踪服务、要素保障,推动重特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聚焦“专精特新”项目,强化代办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力促项目早落地、早竣工。预计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预计完成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个。预计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4个,其中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个。预计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1个。

(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成功举办东南大学开发区专场产学研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繁华应材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东华软件获批南通市研发型企业。博联硕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类)。繁华、中机、晨朗、亚太的4个项目入选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联发纺织、跃通数控获省科学技术奖。联发纺织获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积极推进创新载体建设,上湖创新区、亿思特机器人、软件园、金北投资、上海交大研究院进入南通市推荐省级众创空间名单。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引进落户智能制造、新材料领域人才创业项目5个。引进申报海外人才项目61个,申报省双创团队4个、双创个人7个,申报南通市“江海英才”计划9个,申报南通市“226”人才工程项目14个。

(五)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突出抓好高铁片区总部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大力推进立发古镇、韩洋小学等区域城市更新。实施“五个一”项目推进制,上半年共完成附属物拆除、杆线迁移60多处、迁坟30多个,化解矛盾150多条,有力保障G328快速化改造、328辅道提升改造、长江路世纪大桥、洋港路南延等8个重点工程的有序推进。疏通管道50公里,完成界墩花苑、沿海大市场B区、C区雨污水管网溯源排查,发现问题120余处,形成问题清单逐项整治;按序时推进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治理、333提质增效专项整治、常安纺织闸站、开发区专职消防站建设等工程;贴近居民需求,推进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加强市政管养,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质效,上半年共计维修市政道路1000平方米、市政桥梁10余座、市政管网50余处。

(六)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主动融入全市“海心安”营商环境建设,精心打造“海开心”最佳营商服务品牌,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对接上级相关部门,开通省联动创新发展区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劳务派遣许可在线审批端口。进一步完善省市赋权事项的审批制度及流程建设,推进“通城通办”无纸化审批工作。累计办理项目立项、环评审批、食品生产许可、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户籍办理、个体工商户办理等审批近6590项。加快推进开发区区域评估成果共享,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缩短审批流程。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环境影响评价、洪水影响、水土保持、文物资源、气候可行性6项评估报告编制。开展23个区域评估成果运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

(七)民生幸福擦亮底色。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应对韩洋花苑疫情防控突发应急情况处置,做好封控区、防范区各项工作,打造核酸采样点50个,规范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区域核酸巡测)18轮,迅速扑灭疫情。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执法,优化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力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坚定生态引领发展宗旨,坚守生态环保发展底线,积极化解突出环境信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提高和改善大气、土壤、水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8.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77.5%;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市考壮志大桥、五七大桥、仲洋大桥断面,省考南新桥断面均为Ⅲ类水质。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成立开发区慈善分会,5.12慈善一日捐期间共计募捐332多万元,所有村居均超过45万元,45万元村居达标率全市第一、平均募得善款全市第一。星湖001商业广场建成开发区24小时城市书房。围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开展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活动。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着力净化社会环境。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整合区、办事处及村居力量,加强常态长效督查,有效提升“城市免疫力”。

(八)基层党建凝聚合力。自觉接受省市巡视巡察,全力配合上级审计督查,抓好整改落实,强化建章立制,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大力推行开放式、情景式、体验式主题党日,开展红色海陵“主题党日”百家展评、“特色党日”十佳评选、“示范课堂”集中巡演。将理论宣讲与“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等主题相结合,先后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骑”心向党暖心微聊会等理论宣讲活动,以田埂议事会、板凳小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下理论宣讲58场。持续做亮新业态党建和商圈党建工作,大力实施星湖001商圈党建联盟“五星”党建工作法,打造24小时红领书房、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等党建载体。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经济发展面临压力。受全球疫情反复和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国内多地出现物流受阻的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负面影响,对供应链、产业链产生了较大扰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二是重大项目推进缓慢。受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制约,项目建设面临较大挑战,百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特大项目推进不快。

三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受创新能力、资源条件等影响,产业结构整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链集聚度、贡献度有待提高。

三、2022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开发区建区30周年、获批国家级开发区10周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一)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合同备案。落实联络员挂钩企业服务机制,定期排查整理企业技术需求,举办第九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产学研对接活动,推进企业、高校院所“无缝对接”。加强各产业研究院、三锐化工、新宝机器人等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合同备案登记管理,不断提高技术合同交易金额。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管理。重点推进2022年计划申报的86家企业,邀请科技局、税务局对申报企业进行培训,逐个企业对标找差,针对企业成长性、专利、项目归集、经济数据等指标缺项,制定个性化推进措施。加强有效期内高企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对照专利申请与授权、研发费用单独列支等指标,加强推进和落实。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围绕规上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要求,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全年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家以上。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相关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力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不低于6亿元。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园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3.0%以上。完善遴选、孵化、培育等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在新增瞪羚和独角兽培育企业方面寻求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积极跟踪知识产权强国试点园区申报进度,争取年内获批落地。加大知识产权政策宣传力度,走访科技型企业,动员企业申报发明专利。推进繁华、浩驰、增光、图灵等企业申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对服务机构的考核激励,提升发明专利撰写质量。引导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邮储银行、江苏银行、中国银行办理“苏科贷”“专利质押贷款”业务,获取低息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加速特色产业集聚。紧扣“一主一新一特”三大产业集群,抓好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梯度培育,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基地,力争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000亿元。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进主导产业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全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项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引导优势企业利用兼并重组、资本运作、开放合作等方式,扩大产能规模,迅速做大体量、扩张总量。推进“5123”大企业培育,全年力争实现开票销售超50亿元企业5家,超20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致力新兴产业培育。围绕数字经济、电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大力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聚焦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开发应用场景,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商业综合体、旅游、康养等新兴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壮大上市企业梯队。进一步完善组织推进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畅通疑难化解通道,优化服务发展环境,不断增强企业上市自主意识。引导企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规范运作上下功夫,争取做到“发展一批、帮扶一批、成熟一批”。

(三)打造招商引资“新高地”。深入精准招商。瞄准10亿、50亿及百亿级优质大项目招引,对需要能耗指标的大项目要进行研判和合理筛选,严把“亩均税收、科技含量、环保程度、能耗限度、度电销售”五道“门槛”关口。挖掘优质外资。在稳定利用外资总量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好中意海安生态园和台商产业园两大载体,全力招引欧美和港台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提升外资质态。猛攻重大项目。以“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道,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瞄准全区“一主一新一特”主导产业,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细分行业进行梳理研究,挖掘项目信息资源,引进一批在细分行业排得上号的“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集聚。

(四)打造项目建设“压舱石”。强化保障配套。紧盯土地报征,加快三证办理进度,一着不让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制定了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考核细则,对拆迁、迁坟、水、电、气等保障工作细化分解任务,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优化服务跟踪。大力推行“项目落户终身维保机制”,按照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审批服务“能快尽快”、保障服务“能优再优”、贴身服务“能紧更紧”,提供一站式、一条龙优质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零纠纷、零干扰、零障碍,让业主真正放心建设、安心发展。细化节点推进。围绕拟开工重特大项目,加快天洋、北材、得力等项目的推进力度,对进度较慢的项目安排专人重点推进。对拟竣工项目特别是南通市考核未竣工项目逐个对照落户协议,确保按协议投入到位,逐个确定竣工时间节点。

(五)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高点谋划城市发展蓝图。优化完善中意生态园概念规划和开发区总部经济区建筑方案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空间和科学依据。靠前谋划,完成黄海大道以南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星震宇、南屏集镇地块上市准备工作,提高城市更新水平,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开发区国土空间的“三区三线”划定方案跟踪对接工作,确保最大化保障发展空间。着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主动作为,配合市级部门做好G328快速化改造、洋港路南延、G328辅道建设等市级重点工程保障;围绕2022年城乡重点工程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完成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治理、6座公厕等重点工程项目;聚焦“333”污染防治,序时完成界墩花苑、沿海大市场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聚焦民生,高质量完成专职消防站、老旧小区改造、全区区管道路维修养护、完善区内交安设施;做好市政管养,确保区内管网、泵站正常运行,抓好雨前、雨后以及汛期泵站提水统筹协调,确保溢流井水位保持正常,全区排水顺畅。持续推动征收安置提质增效。继续推进界墩5期、韩洋小学周边、南理工三期等区域拆迁扫尾,适时启动增减挂钩评估拆迁工作,排摸星湖001北侧相关企业基本情况。会同各办事处、村及开晟集团,深入研究新城花苑、界墩5期、西场花苑4期安置房建设方案,科学制定民桥花苑、丁祠花苑、西场安置房约1500套安置结算分配方案,研究探讨二套房转货币结算方案。

(六)打造营商服务“金名片”。擦亮“海开心·我代你办”代办帮办服务品牌。继续发挥帮办代办队伍作用,做好开发区项目建设的“店小二”。在代办帮办队伍中,积极遴选最有办事能力,组建最强代办团队,金牌代办帮办员。做好“全链条”事项赋权承接工作。继续向上级部门争取赋权未到位事项,积极争取更多省、市加快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有益审批事项,促进行政审批便利化促进地方科技产业聚集。着力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让自身具备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的能力。进一步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事前指导、宽进严管、全程服务的监管体系。推进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加强区域评估工作推进力度,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缩短审批流程。深入研究省市考核目标,全力完成区域评估考核任务。着重提高制度化建设水平,实行联合会审制度,对审批项目与行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联合预审。推进公共交易事项“一网通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南通市、海安市一体化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行公共交易事项“一网通办”,继续拓展全区限额以下电子交易平台应用,努力实现公共交易一体化完成率95%以上。

(七)打造民生幸福“新画卷”。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推动村企合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统筹农村污水、黑臭水体和生活垃圾治理,推进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力增进民生福祉。抓好民生实事工程,解决好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双减政策,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方略,增加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提高健身的参与率。大力治理生态环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狠抓生态治理与环境信访。定期组织各级河长培训,压实各级河长履职责任。加强省考重点断面综合治理,按照“保Ⅲ增Ⅲ”溯源整治要求,聚焦“对标进位”重点攻坚断面存在的问题,精准摸清污染来源,进一步查找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常安水务二期工程已完成70%,预计9月底竣工验收。

(八)打造共富发展“先锋队”。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全力打造“经开有理”理论品牌,强化“区—办事处—村居”三级联动,定期举办各类理论宣讲志愿者风采展示活动,不断壮大“新声代”理论宣讲队。放大陈志杰“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效应,培养一批能讲善讲的“百姓名嘴”。升级打造“三人行”“我说你听”等理论宣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燎原式传播。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不定期组织村(居)党组织书记赴省内省外地区学习,进一步开拓眼界、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产业链”党建工作,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问题解在产业链上,走出一条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优化对办事处、村居的年度、月度、季度考核办法,争取设立办事处季度党建流动红旗,营造你追我赶的党建工作氛围。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紧盯巡视巡察反馈的突出问题,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务求见事见人、达实达效,切实做好巡视巡察“下半篇文章”。刚性落实“两个责任”,健全责任体系,促进“四责”协同贯通。持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主题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反“四风”改作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准把握全区在“四风”方面的突出表现和易发多发岗位,大力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节日里的腐败”。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挺纪于前,不断提高监督质效。聚焦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综合运用专项检查、明察暗访、交叉互查等手段,深挖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背后的作风问题、思想问题,推动作风建设往深里抓、实里做。

开发区将坚持以“一个定位、两个维度、七个更高”统揽现代化建设全局,围绕“挺立高铁时代潮头、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奋斗目标,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切实当好“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建设的排头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