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安交通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运输服务水平,提升行业治理能力,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重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集西桥、李港桥、丁所大桥三座航道桥梁建成通车。农村公路亮化一期工程(30公里)、安防一期工程进场施工。5座农村危桥改造工程、通榆路下穿海洋铁路改造工程完成施工招投标,正在开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328国道城区段路面改造工程完成施工招投标。县道大修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施工预算。328国道改线工程跨低等级航道航评、环评等获南通有关主管部门批复。配合铁四院、上铁院做好新长铁路扩能改造工可研究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配合中交公规院开展《南通市域快速干线网规划研究》。争取上级奖补资金约1.1亿元。
二是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公路货运尤其是中长距离公路货运转向铁路、水路运输,上半年预计铁路到发量突破100万吨,内河集装箱运输量突破1.15万标箱。加快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步伐,建成农村寄递综合服务站15个。加强服务市场主体工作,主动走访重点运输企业24家,了解企业发展现状,聆听企业诉求心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共协调解决问题15个,全力服务全市交通运输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安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日常+重点”相结合的安全检查,突出抓好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时期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检查,今年以来共排查整改隐患209个,约谈警示企业2家。制订《海安市铁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海安市内河水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全市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应急处突能力。深入推进交通生态环保工作,确保二季度提前淘汰报废国三及以下标准柴油货车480辆。开展港口码头规范化管理回头看专项行动,定期联合区镇、相关部门开展巡查,进一步巩固非法码头整治成果。深入推进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清理白色垃圾、生活垃圾、非法堆积800处,拆除视线内破落及违章建筑12处。
四是行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政务服务“一件事”、“容缺受理”改革,进一步丰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发放各类电子证照3470份;推行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通城通办”,办理事项2301余件。积极引导和扶持全市11家驾校进行整合重组,推动驾培行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深入开展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上报问题线索5条,整改存在问题4项。推行运输企业“邀约式”执法检查,检查企业1家。制定包容审慎执法清单,明确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免于处罚事项的情形,并按裁量标准对58起涉企行政处罚案件予以从轻处罚。常态化开展道路、水路、工程建设等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4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