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农村公路这十年

来源: 海安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4-11-13 字体:[ ]

十年磨一剑。

十年来,海安市交通运输局时刻不忘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先后投入约25.7亿资金,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00余公里,改造桥梁约500座,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405公里。2018年海安以全省领先的成绩成功创建首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1年被国家四部委评选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十年来,海安交通聚焦乡村振兴,聚力高效治理,深化创建成果,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推动乡村发展因路更兴、因路更安、因路更美,四好农路成为海安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海安以“道路围绕产业布局、产业围绕道路发展”思路,整合工业、智慧农业、养殖业和电商物流业,在农村公路两边形成叠加效益和“葡萄串”效应,着力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动乡村资源附加值不断提升。通过优化路网结构,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发展、服务民生深度融合,将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形成“农村公路+产业+旅游”等乡村振兴、富民强村新模式。推动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旅游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将苏中七战七捷景区、中洋河豚园、乐百年小镇、青墩文化遗址、乡村特色游等旅游资源连接成线,形成旅游公路,带动沿线村民增收致富。

中洋集团,现代渔业领军企业,水产行业全品类全产业链国家品牌,是我市“农村公路+产业+旅游”典型代表之一,海安通过港府路等农村公路建设,使得中洋河豚园五分钟车程到G228、G328两条国道,便利的交通条件保障河豚鱼、长江鲥鱼、刀鱼等四十多种珍稀生态鱼类从科研、种质、鱼苗、养殖、饲料、加工、物流、市场、生物工程、渔业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住金砖、吃河豚、游庄园”正成为海安旅游的标志,逐渐叫响上海乃至长三角。

路宽了,车畅了,乡亲们出行便捷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沉甸甸的交通安全压力。海安采取了制定全市农路安全“红、黄、蓝”三色评价电子地图、搭建农路安全监管平台(电子沙盘)、实施危桥改造、开展农路亮灯工程,设置关键节点视频监控、增设交叉口行人预警系统等措施。实现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覆盖率、危桥改造率、主要农村公路亮化率百分百。

大公镇马舍村位于海安的里下河地区,这里水网密布,河汊纵横,夜间行走,特别是恶劣天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随着农村公路亮化工程实施,住在该村而上班在城里的张师傅介绍说,现在下班回家再晚,看到明亮的路灯,心里总感觉很温馨,骑车行走家人也不担心了,相比以前方便安全多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的进步,要求农村公路达到“畅安舒美”通行标准。海安将农村公路环境美化与“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与沿线环境、文化、历史、产业等要素相结合,实施公路园林式绿化提升工程,建设景观桥、小游园、口袋公园等设施,覆盖亮化和安全智慧设施,点缀公路品牌和文化墙等项目,将农村公路连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链”,建成“车在画中走,人在园中游”的靓丽风景线。为方便来往车辆行人,在开发区爱凌村、滨海新区老庄村农路沿线,结合当地特色建设“一路橙光”农路驿站,提供停车、休息、充电等服务,同时也成为了当地党群共建的好去处。各条“美丽农村路”、“循环示范路”、“沿海景观农路”纵横相连,形成了“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旺、道路景色优美心情爽、田园风光无限宜人居”示范区域,老百姓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路在百姓脚下,更在群众心里,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描绘的是海安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今后,海安将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2.0工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交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