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思路
来源: 海安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海安市教育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确保高质量完成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凝聚新时代教育发展强大合力

1.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按照党中央及省市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海安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2.深入推进巡察整改。将十四届市委第五轮巡察教体系统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召开各类会议,落实各项任务,提交各类资料。认真排查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突出问题,将整改工作融入加强党的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等各方面,深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查漏补缺、固强补弱,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职责使命,抓牢抓实巡察“后半篇文章”,提振全系统干事创业精气神。

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推进教育工委实体化运行,开展督政、督学、督查和课题研究,有序完成2024年课题研究等各项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深学二十大、建功新征程”系列活动,深入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强教育集团“大党委”,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挥现有党建文化品牌示范引领效应,深入开展第五批“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创建活动。

(二)聚焦现代化发展目标,续写新时代教育发展崭新篇章

1.优化城乡教育布局。2024年,市政府计划实施教育领域重点工程14项,其中年内建成明道幼儿园、雅周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海陵中学北校区、省海中高一教学楼、曲塘中学体艺馆及海安中专宿舍楼等7个项目,预计新增学位2670个、住宿床位1200个。推进实验中学外迁工程、曲塘中学教学综合楼、海陵中学教学楼、凤鸣幼儿园、白甸镇中心幼儿园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完成雅周镇倪庄小学、曲塘镇李庄小学等5所小规模学校整合工作。做好撤并学校规划利用,高标准建成一批乡村复兴少年宫、劳动实践基地、老年大学等。

2.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抓实城区、区镇各教育集团办学的基础上,纵深推进城区三所初中、四所小学与全市各区镇初中、小学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坚持做好三个加法,一是“集团+党建”,搭建教育共同体党委+牵头学校党组织+成员校党组织的组织体系;二是“集团+管理”,盯紧教学科研,沉浸式开展集团内集体备课、听课议课、作业研究等教研活动,抓牢质量核心;三“集团+特色”,坚持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促进多样化发展,支持个性化发展,注重整体提升。

3.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坚持以创促建工作导向,聚焦“双创”短板指标整改提升,破解大规模、超班额、音美教室不足、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重点问题,强化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整体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一校一品培育办学特色,以教育强市建设考核为抓手,调动各区镇和市级机关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筑新时代教育发展质量高地

1.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突出思政育人,坚持“大思政”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突出劳动育人,紧扣“快乐劳动、幸福成长”主题,构建家校社立体化劳动育人平台,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突出科技育人,坚持把最前沿科学技术成果融入课程,推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改革,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开展课题研究,聚焦 “双减”实施、作业设计、考试评价、集团化办学等重点课题,深入调查研究,探索改革路径,努力形成新时代海安教育新实践。推进课堂改革,组织大型课改研讨活动5次以上,分学科组织研训活动100次以上,精心组织暑期全员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实践能力、优化教育质态。科学实施学业质量监测,实施增值评价,充分调动区镇学校、薄弱学校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坚持深入研究新课程、新中考、新高考,巩固和扩大中高考质量优势,努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质量品牌。积极争创省、市优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优秀校园4-5所。

3.创新发展职社教育。积极稳妥推进综合高中试点工作,确保首届综合高中班“招得进、留得住、办得好”。大力发展高职、高技教育,扎实做好省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省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评估等各项准备工作,提升海安职教品质,打造海安职教品牌。支持南通理工学院申报硕士教学点,做好新创办的南通峻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鼓励海陵技校租借原双楼职校升级办学。优化校企合作模式,重点推进合作型实习基地(产业学院)建设,全力抓好紧密型校企合作项目,着力打造发展质量高、贡献程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培优建强教师队伍,提供新时代教育发展智力支撑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先进典型宣讲、专题党课学习、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筑牢师德防线,促进师德规范入脑入心,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大先生”。完善优秀教师表彰机制,新评一批优秀校园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加大违规补课、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师风突出问题处置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深入推进“省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和“优质师资储备计划”工程,储备优质本土师源。持续推进“海安名师”工程,积极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和名校优生。创新招聘方式方法,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依托教育共同体平台,积极推进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农村教师顶岗实训和城区教师“组团式”交流),促进城乡学校结对共建共享,优师均衡配置。

3.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持续推进“教坛先锋营”青年干部培养,科学制定全年干部培训计划,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新一轮“海安名师”申报遴选工作,新评一批海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挖掘更多业务骨干。落实《海安市教育特殊人才津贴考核发放办法》,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价值导向。加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和名师工作室建设,遴选新一批学员,充分发挥导师和领衔人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孵化培育更多业务骨干,促进教师素养整体提升。丰富教师培训形式,依托省内外知名高校,实施优秀教师访问研学项目,拓宽新生代名师成长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