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自然资源规划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1年7月15日)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以资源保护为根基,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围绕耕地保有量80.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0.03万亩目标,继续夯实市、镇、村、组耕地保护责任,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责任监管网络体系。增减挂钩总任务数5000亩,截至目前,全市共复垦到位4370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摸排769亩,已实施到位595亩。占补平衡项目已完成新增耕地面积1740亩。上半年已完成造林绿化800亩。5个省级绿美村庄已通过专家评审,进入立项阶段。同时,高标准完成上半年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
2.以精准保障为核心,构筑节约集约用地新高度。全市拟开工重大工业项目用地23宗中,已供地发证21宗,占比91.3%。我局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20年度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决战“过万亿”先进集体。出让各类土地131宗2073亩,供地率、供地面积保持南通市第一,全省前列。经南通市核查组核定我市盘活项目64宗3643.39亩。海安市被省自然资源厅表扬为“2020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金奖励地区”。完成“双控”后2宗房地产用地上市。序时推进闲置和供而未用审计整改工作。目前市政府已交办至各区镇,并对欠缴土地出让金清缴整改工作形成会议纪要,将定期会同市纪委监委督查。规范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收储流程,对南莫镇一宗土地已完成前期调查,进入协议签订阶段。
3.以刚性管控为主线,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格局。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目前正在对三线划定进行完善、深化相关专题研究、优化城区用地布局,城镇开发边界试划成果已报省自然资源厅,并进一步深化开展7个专题研究。根据最新通知要求,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开展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足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进入实质性开展阶段,已完成17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方案(其余为搬迁撤并类村庄原则不需做)。完成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于5月18日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目前海安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优化调整方案已形成,待南通市组织专家论证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科学编制海安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已完成第一批成熟片区(形状规整且公配比达到40%)上报,共19个片区,总规模2.48万亩。同时,海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于7月2日正式开馆。
4.以依法行政为支撑,开创联防联控联治新局面。制定出台相关文件,会同市纪委监委、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各区镇(街道)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改、耕地“非粮化”等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序时推进季度卫片执法检查和卫片核查整改工作。认真做好涉地信访维稳工作。今年以来共收到信访474件,结案率99.4%;接待群众来信13件,办结率100%;接待群众来访65批114人次,结案率98.4%。依申请信息公开29件,均在规定期限内按时答复;行政诉讼案件11件,均按期提交答辩状和证据材料,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违法用地案件14件,涉及罚款均已全部到位。我局被省自然资源厅通报表扬为“2020年度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法治建设工作成绩突出单位”、“2019-2020年全省自然资源信访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5.以资源惠民为宗旨,绘就营商服务环境新画卷。围绕不动产登记“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时间最短”目标,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实现存量房转移抵押合并办理和存量房缴费与登记一窗办结。常态化开展“交房(地)即发证”,上半年共办理交房即发证1764套,完成交地即发证52宗。在高新区胡集街道周吴村召开现场推进会暨农村不动产权证书颁证仪式,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96722宗,已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证8705宗。完成2020年变更调查总面积11.84万公顷,其中农用地7.60万公顷,建设用地2.89万公顷,未利用地1.35万公顷。
二、存在问题
1.“二调”与“三调”成果处于衔接期。今年尚未启用“三调”成果,上级部门要求项目在建库时底图仍沿用“二调”图,同时也要符合“三调”成果,但存在“二调”与“三调”不完全一致的现象,而一些项目地块只符合其中一个成果,导致项目建库被扣减面积。
2.国土空间规划底图底数和规划指标尚未确定。按照自然资源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本轮国土空间规划要在“三调”基础上形成工作底图,但目前“三调”数据尚未提供最终成果,为摸清家底带来困难,影响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分析。同时,在没有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城镇开发边界试划缺少必要的依据。
3.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难以界定。对于城区、镇区范围内存在村庄建设用地,是否作为城镇用地计算。海安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城市用地201及建制镇用地202范围内)为110平方公里左右,按照三调地类名称计算,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4.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难度越来越大。我市已多年开展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这项工作,目前可盘活的地块已基本完成盘活,剩下的盘活难度越来越大,盘活成本也越来越高。
5.卫片执法压力增大。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仍在编制过程中,受上级政策影响,土地征收工作的开展滞后,一些市级重点项目用地落户时,用地手续不能及时审批,造成卫片执法压力大,违法用地难以及时整改到位。少数区镇、街道违法用地整改工作推进力度不足,导致不能及时销号。同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违法用地面广量大,需分类逐年推进整改。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抓好自然资源保护。序时推进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加快各类复垦项目实施进度,细化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激励机制,压实区镇实施、管护主体责任,强化入库项目审查标准,严抓地块实施质量。持续做好造林绿化,巩固和提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果,加强历年重点绿化工程审计和骨干林带管护,按序时完成全年造林绿化任务。加强设施农业用地规范化管理。
2.进一步抓好各类规划编制。序时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土地储备规划(2021-2035)和土地储备计划(2022-2024)、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规划编制。
3.进一步抓好精准保障发展。尽快编制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及时跟踪第一批“成片开发方案”,争取早日取得省政府批复,即时启动征地前期工作;指导区镇开展好第二批成片开发片区的方案编制工作。加快推进拟报批项目业务审查。严格项目落户准入,在项目洽谈时,在投资协议中予以明确相关要求;项目拟开工前,先核准用地手续;依据经审查的《项目落户预审单》、《海安市项目投资监管协议》及征收文件办理供地。积极开展工业用地弹性供地研究。
4.进一步抓好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拓展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和渠道,进一步优化整合办事流程;运行完善不动产登记3.0版本,实现交易、纳税、登记一体化。重点做好实体经济、重大项目高效服务工作。全面推行“双预告和预转本登记”银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在海安农商行便民服务点开展预售楼盘的双预告登记试点。建立工作例会、定期通报、督查推进制度,确保11月底前基本完成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目标。
5.进一步抓好土地执法监察。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利用实时化监管、动态巡查等手段实时监管,把违法用地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销号制度,提高存量整改质量。构建从严执法环境。加强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建设,压紧压实村、区镇、县级各部门责任,筑牢防控违法用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