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引领发展,精益求精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梳理重大项目、涉海遗留问题处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涉及城镇开发边界调整需求,高质量开展边界优化调整。按照“急用先编”的原则,优先编制更新、改造、上市区域详细规划。质效并重指导镇级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细化落实功能分区、用地分类、城镇体系等相关内容,确保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按时报批。
(二)聚焦稳健发展,高质高效组织土地入市。前置摸排协调处置搬迁扫尾、土地征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问题。加大土地招商力度,以优质地块、优质服务招引优质房地产商联合开发高品质项目。积极会同发改委、数据局以及区镇项目办,动态掌握全市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用好用活省厅用地用海保障最新政策,精准保障重特大项目落地。同时积极争取南通市级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850亩(含村民住宅计划50亩),挂钩指标不低于600亩。
(三)聚焦集约发展,用足用好闲置低效用地。对照《海安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办法》,落实项目和用地联合预审制度。强化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对绩效评价为C、D的企业,只允许在原有用地范围内进行“零增地”技改和低效用地盘活,不再新增供地。严格执行《海安市闲置及用而不足土地处置工作方案》,通过差别化要素配置、定向奖补,倒逼企业自主增容扩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对标市政府1600亩盘活任务,高效开展年度盘活闲置工作。严格按照政府办《关于供而未用审计闲置土地整改的交办事项》指导区镇一宗一策开展整改。
(四)聚焦绿色发展,从严从实守牢资源底线。坚持以防范新增为重点,依法查处、制止各类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非法占用海域问题,全力消除存量和新增违法违规用地的违法状态,实现省厅卫片执法系统销号清零。耕地资源方面,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推进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制度有效落实,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加快实施耕地补充项目,有效落实补充耕地后期管护措施。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调研和可行性论证试点工作。林湿资源方面。完成2.78万亩林地保有量落界上图任务。全面完成央督里下河湿地公园整改销号工作,年内确保实现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不低于60%的目标任务。稳妥高效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海洋资源方面,认真研究部省用海保障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现状,会商开发利用方案,努力实现我市存量海域开发利用新突破。加快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和拟使用海域的查处问责工作,及时做好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的规划衔接,扎实开展海洋督察通报问题整改。落实人员、船只开展浒苔绿潮前置打捞,高效完成年度联防联控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