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来源: 海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时间:2022-06-28 12:00 累计次数: 字体:[ ]

1.以打造“精绘蓝图”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聚焦“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一是尽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根据部、省、市相关要求,完成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快推进“海安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成“一张图”系统对接,有效支撑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三区三线”成果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数字化管理工作。二是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最新成果,实时调整镇村布局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三是坚持市域规划建设“一盘棋”。加快构建由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组成的“三类”规划体系。

2.以打造“通保优配”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素保障体系。一是在要素保障上“再发力”。着力保障优质重点项目落地,树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理念,拓宽要素保障渠道,对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主动服务、超前介入、灵活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及时跟踪帮办,最大限度压缩报批时间。启动我市2022-01、02号成片开发片区范围内(总面积11918亩)项目征地前期工作,推进2022-03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指导涉及区镇利用有限的规划流量指标合理科学划定开发片区。二是提供项目用地“保姆式”服务。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项目服务专班机制,全力突破用地要素瓶颈,加快用地手续办理,重特大项目提前介入供地服务,将办事程序和提交材料以“一纸明”方式告知;挂牌成交后,与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动,将土地出让合同、出让金交付凭证等办证必需资料通过内网共享,实现土地首次登记“零材料”办理。

3.以打造“寸土寸金”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强调“以亩产论英雄”的集约利用体系。一是存量挖潜促集约。对已供土地,通过对企业进行用地状况调查和绩效评价,将土地利用强度低和投入产出效益低的企业用地确定为低效用地。督促企业通过增加投资、技改、招商等途径进行提质增效。二是增量把关保质量。对新上项目,在项目预审的基础上,根据提质增效文件,再次审查投入产出,并将相关要求加入《项目投资监管协议》进行监管。对已有项目新增供地,将已供土地达到《出让合同》要求、投入产出达产达效作为供地的前提条件。

4.以打造“耕生地固”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的生态保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整治工作,加快实施海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整治工程。一是探索耕地进出平衡机制。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严格执行耕地进出平衡制度,通过统筹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整治为耕地,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耕地,确保“耕生地固”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二是挖掘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根据省厅补充耕地项目库建库审查标准,全面摸排断头河、废弃坑塘、闲置站所企业河堤等潜在资源,尽可能多的挖掘补充耕地后备资源,确保“耕生地固”源头有活水,后备有资源。三是加快土地复垦工作进度。加快推进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项目实施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挂表推进。对于补充耕地拟入库地块同步开展县级入库审查与立项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符合建库条件的地块顺利建库,确保“耕生地固”工作有计划,措施有保障。四是有序推进造林绿化和浒苔防控工作。围绕全年净增造林220亩,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和更新造林3800亩,森林抚育0.6万亩,指导督促区镇推进绿化造林工作;序时推进5个省级绿美村庄创建工作,抓好以美国白蛾为重点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继续开展防藻新工艺新材料PVC覆塑缆绳的推广、发放工作。确保“耕生地固”范围全覆盖,构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的生态保育体系。

5.以打造“自然畅通”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突出“利民便企”的政务服务体系。一是继续推进“一窗一人一系统办结”模式。通过与交易备案、纳税系统的互通交互,实现全部业务只操作一个系统,系统升级后将全面启用“一窗一人一系统办结”模式。二是逐项落实营商环境“万事好通66条”“海心安68条”。继续推行存量房批贷前置,实现存量房转移抵押合并办理;常态化开展“交房(地)即发证”活动,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延伸“企业服务专窗”服务广度。三是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常态化开展便民举措,正常开展EMS邮寄权证服务,提高自助设备使用率,初步实现领证不见面,常态化落实小微企业办证减免政策,设立项目服务绿色服务通道,受理、审核、登簿、制证、发证全部“即办”。四是推进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根据《海安市关于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文件,细化落实我市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办法。探索“新增房屋在维持抵押正常登记状态下办理首次登记”和“以不动产登记链接建设工程手续6证齐发”。五是扫尾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推进农房登记扫尾工作,落实属地责任,重点推进扫尾审核、资料整理、数据库建设、图件编辑等工作,确保10月底全面完成农房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6.以打造“智慧资源”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强化“数字赋能”的基础支撑体系。一是推进省厅实景三维模型建设试点项目。根据部、省要求,结合海安实际,积极争取省厅三维试点项目,支撑全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建设。二是推进2022年海安空间地理信息库建设项目。开展海安空间地理信息库建设,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形成一套覆盖全面、现势性强、数据结构科学合理、应用便捷的数据库。三是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梳理各类自然资源数据,持续整合自然资源专题、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建立全面、翔实、准确的权威性国土空间数据资源体系;衔接贯通各相关业务系统,以海安市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体系为支撑,构建五大功能中心,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分布式的管理、应用和共享服务机制。四是优化整合原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业务审批系统。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获取统计、发改、生态环境、住建、交运、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的相关信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数据,建立多源数据的汇聚、集成与智能分析机制,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行政审批、政务服务、资源监管、分析决策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7.以打造“法源惠通”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厚植“为民情怀”的法治建设体系。一是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整合系统法律人才资源,探索建立法治工作室,组建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团队,培养一批懂法律、精业务的政策法规宣讲人才。打造基层分局普法阵地,扩大宣传覆盖面。二是推动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深入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标准化,进一步清理模糊条款,细化标准,做到同一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三是严格依法依规决策。推进法治化决策,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动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参与我局的重大决策事项,实现了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四是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构建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的自然资源执法体系,推动“标准化”执法。梳理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五是提升应诉应复水平。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探索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谁应诉”工作机制。进一步配齐配强应诉人员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员的应诉业务培训,提高应诉能力。加强败诉案件分析研判,从事实认定等多角度分析原因,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8.以打造“清风自然”品牌为抓手,着力构建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责任体系。一是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压实和传导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安全与业务融合履职,制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任务清单,做好地质勘查安全监管和地质灾害智防工作,切实把“一岗双责”落实到每名党员干部。领导班子成员督促检查分管部门党员干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每季度听取情况汇报。二是促进标本兼治,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紧盯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对现有制度开展评估,逐一分析研判,从严格依法行政、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办事公开、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查漏补缺,绘好权力“运行图”,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三是强化监督执纪,进一步持续正风肃纪。始终坚持对“四风”问题“零容忍”,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每月至少开展1次常态化、高质量的明察暗访;组织开展“5.10”思廉日、“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活动。四是深化作风建设,进一步锻造“五为”干部。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聚焦三个年一体推进要求,做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全力营造全系统追赶超越、创先争优的浓厚工作氛围。进一步强化“作为”意识,提升“能为”本领,找准“善为”路径,创造“有为”业绩,深化“廉为”自觉,着力锻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五为”资源规划干部队伍。五是深度党建融合,打造“点‘绿’成金”党建品牌。进一步细化“党建引领 点‘绿’成金”书记项目清单,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成立相应小分队,进行项目认领、比学赶超。常态长效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喜迎二十大”“学习二十大”精心策划开展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