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改委综合科 发布时间:2020-03-04 09:06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困难增多、挑战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实现了高基数上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发展总体保持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21亿元,增幅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7亿元,增幅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85.08亿元,增幅8.4%;制造业投资增幅7.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98亿元,增幅6.17%;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9.4亿元,增幅14%;实际到账外资3.18亿美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0.3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6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0.2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较上年下降3.25个百分点;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7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844元,增幅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4元,增幅8.8%;年收入7000元以下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10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1.73%,城镇新增就业9113人;城镇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0.8微克/m3;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为78.9%;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南通市下任务。

对照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确定的 24个主要指标,有16个指标符合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和国家统计核算制度改革影响,增速低于预期1个百分点,但“十三五”以来我市GDP增速一直高于南通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预期少增0.1个百分点,但增速南通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主要受电子商务网络消费分流、南通地区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挤压效应以及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品市场日趋饱和等因素影响,低于预期2.9个百分点,但我市社消零增速仍在南通市排名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全球贸易“逆风”大环境因素影响,比预期完成额少增0.6个亿。在全国、江苏省、南通市外贸进出口增幅较上年均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我市外贸进出口增幅较上年逆势提升了超10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受数据归集的影响,实绩为2.35%,未达到预期目标;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受全省统一数据修订,且制造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影响比预期占比少了4.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受统计口径、数据归集方法调整影响,该项指标完成实绩为32.72%,未达到预期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非洲猪瘟疫情、水稻丰产不丰收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但增速仍在南通市排名第二。

(一)实体经济支撑稳健,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总量规模稳步攀升。全年工业应税销售突破两千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增幅16.7%,总量、增幅均位列南通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8.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8.2%“5123”大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文凤、天楹两家达100亿元序时,鑫缘、联发等5家企业达50-100亿元序时。入围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榜单4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3家、南通市营业收入百强民营企业26家,入围数均居南通市第一。亚太轻合金成功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十大产业(除建筑业)开票销售总额达1023.98亿元。获评国家级时尚锦纶、装配式建筑、纺织产业基地。建筑业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653亿元,施工面积1.96亿平方米,规模处于全省前列。获国优奖3项,詹天佑奖7项。苏中集团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企业”称号。标准品牌战略获得新成效。鑫缘、中洋成功入选“2019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品牌”。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全省县(市)级最多。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主要指标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848.11亿元,增幅22.41%;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6.07亿元,增幅6.2%,占GDP比重41%;实现五大行业营业收入55.32亿元,增幅15.1%。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省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深入推进,省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海安保税物流中心、铁路海关监管场所运营良好。全年实现铁路到发量82万吨,大宗生产原料现货交易量81.5万吨,期货交易量11.2万吨,增幅均超过45%。新兴服务业逐步兴起。全年网络成交额超195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18亿元,增幅12.5%,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6个百分点。“东部家具博览会”“五金机电展销会”“滨海国际石材展”常态化举办。12个南通市重点文创项目完成投资额17.08亿元。商贸、旅游、地产发展较快。引进优质城市经济品牌22家,举办节庆活动23场次。全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9亿元。全年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136.8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30.69亿元,成交额同比提升68.91%。

投入产出结构更趋优化。有效投入持续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85.08亿元,增幅8.4%。省、市级重大项目分别完成今年计划投资额的140%和145%。项目建设考评季季在南通市“夺第一扛红旗”。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57亿元,增幅47.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53.9%。核查限额内工业技改设备投入21.86亿元,增幅24.42%,圣德曼、亚太轻合金技改投入超亿元。产出效益逐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16.6%、利税增幅0.8%,呈现利润增速高于利税的良好态势。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8个行业利润增速超50%。

现代农业优质高效。五大产业优势显现。粮食单产实现省十四连冠,生态健康养殖比重逐年提高,主要蚕期蚕茧产量、质量均创近年最高水平,渔业、蔬菜、果品产业有序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新增新型合作农场65家,列入省级农民合作社扶持名录75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8家,南通市最多。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三个全覆盖”试点镇村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超80%,农业机械化水平超省示范县创建标准,成功创建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获批全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试点县(市),全省仅3家。在滨海新区海堤开出全省首单公益林保险保单。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应放大。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倾斜。截止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21.2亿元,较年初增加162.1亿元,均居南通市第一;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22.9%,分别高出南通市、江苏省10.5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企业融资难题逐步缓解。省金融综合服务母平台注册企业数超两千家,600余家企业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融资29亿元。惠业转贷服务公司累计为110余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13.7亿元;中投融资担保海安有限公司累计为411家企业提供担保48.6亿元。上市挂牌实现新突破。鹏飞集团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市主板上市企业第三家、境外上市企业第一家。中菱电力、金晟元阀门、盛州电子新三板挂牌,挂牌企业累计23家,持续保持南通市领先。

(二)创新领跑优势放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净增数、总数均为南通市第一。联发集团入围省百强创新型企业。跃通数控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金1385万元,南通唯一。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入。成功举办第六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活动。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40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60个。专利数量持续增长。完成专利申请7134件,专利授权32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85件。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优质创新资源不断积聚。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快。联发集团获批省院士企业研究院,全省2家;中国天楹获批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全省11家;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南通最多。全面创新活力迸发。获省现代农业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项;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筹建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1200平方米的科普服务平台全部建成。科技服务业方兴未艾。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科技银行等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完成签约。省技术合同交易备案金额突破6亿元。“苏科贷”备案企业44家,贷款额1.18亿元。

人才政策效应持续放大。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制定实施升级版“人才新政40条”,配套出台人才项目资助、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等政策,人才政策吸引力逐步提升。“高精尖缺”人才不断聚集。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4人。入选省“双创人才”13名、“双创博士”6名、“双创团队”项目1个,连续五年入选数在全省保持高位。各类人才引进加快。开展“学子归巢”行动,382名应届高三毕业生与企业成功签约。推广“以工引工”经验做法,新增蓝领技能人才7160人。

(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产业合作不断扩大。全年新开工沪通项目43个,总投资146.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上海奉贤(海安)工业园持续完善基建、招引项目落户;常安纺织科技园开票销售达25.09亿元,增幅18.6%;开发区与上海嘉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高端科技合作不断加深。大力推进与长三角地区重点高校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上海高校院所“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配套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海安琴顺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长三角核心区域市场建筑施工产值增幅38.2%。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探索实施“互联网+政务”,推行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开办时间平均控制在1个工作日,用水、用气、用电、纳税均实现网上办理。项目服务经验全省推广。项目审批“海安速度”得到省政府办公厅两次专刊介绍,重大项目推进经验在全省会议上做专题介绍。阳光招投标办法创新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展远程“不见面”招投标,探索实施招投标“评定分离”,试运行工程全程监管系统“e路阳光”平台,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试点经国标委验收通过,全省首家。

外向型经济好于预期。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实现进出口总值139.4亿元,其中出口总值112.6亿元,增幅分别较上年提升17.9个和15.7个百分点。利用外资量质提升。实现外资确认数3.18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74.54 %,较上年提升46.85个百分点。中意海安生态园荣获中国意大利商会“一带一路”杰出贡献奖。“走出去”态势良好。外贸企业境内外重点展会参展数同比增长40%,实现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额2.26亿美元,境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44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1.41亿美元。

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创建稳步推进。出台实施《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省政府通报表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曲塘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相关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省政府审批后直接下放至曲塘镇,曲塘镇党政组织架构合理有序重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行政村数209个,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3.8万人,清理核实村集体资产28.67亿元,其中量化到人12.97亿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总额达1.25亿元。国土“五化并进”标准化放样全国。土地利用“五化并进”标准化获批国家级试点。党政机构改革高标准完成,机构关系进一步理顺。对口帮扶协作扎实推进与陕西略阳对口帮扶互动日益频繁,成效逐步显现。

(四)环境整治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污染治理成效明显。水体质量大幅提升。以断面水质提升为工作重点,开展重点河流综合整治。省考以上、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为66.7%。入海河流北凌新闸断面平均水质比上年同期提升两个水质类别。大气环境质量逐步转好强化工业治理、重点区域深度治理及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78.9%;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3%,降幅南通市第一。土壤污染防治有效开展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天楹等离子体飞灰资源化示范工程项目调试投产。

执法攻坚有力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加快8个污水管网建设项目、60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部完工。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角斜、墩头已完工,白甸试运行,大公已正式投入使用。节能环保项目不断引进。节能环保板块现有企业78家,全年开票销售达160.53亿元,成功招引亿元项目10个。环境执法取得新进展“双随机”执法检查污染源企业220家,整治“散乱污”企业478家。环境信访处置率100%。

生态环境更显优美。生态示范镇、村创建有序开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科学推进生态示范镇村建设,目前创建镇村已将申报材料上报至省厅。区域生态补偿稳步实施。建立完善覆盖全市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全年核发排污许可证459张。规划环评启动编制。推进全市各级工业园区启动规划环评编制工作,优化能源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五)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城市宜居水平持续提高

新城面貌日新月异。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建设新进展。市政基础设施、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通过评审。湖面整治工程主体竣工,中国科技开发院上湖创新广场孵化器、上湖高中等功能载体项目相继开工,上湖医院完成前期手续。同方飞立科创园项目成功签订投资框架协议。新通扬河生态区建设新突破。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规划已经审查通过。广福路及生态廊道工程、凤栖花园一二期工程建设加快。省海中外国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交通路网不断完善。重点工程快速推进。通榆路快速通道项目化推进;海启高速、226省道海安段建成通车;盐通高铁完成桥梁架设;通扬线航道海安段整治工程顺利完工;朝阳路、安平路等10条市政道路改造基本完成。四好农路南通放样。农路提档升级工程全部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五彩农路”品牌创建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南通市“优美示范路”3条。公交线网逐步优化西南城区实现公交全覆盖。更新老旧公交车40辆、新增公交车10辆。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品质持续做精。开展城市“微治理”行动,“八整治八提升”项目全部完工,完成老旧小区功能形象提升工程189个、城中村内涵升级工程72个。生活垃圾、城市扬尘、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行动有效开展。创文、创卫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村居环境持续做美。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大,人居环境示范点创建行政村占比达70%以上,省级美丽乡村滨海新区江海村、李堡镇杨庄村一次性通过省市验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

(六)民生保障切实加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社保体系日趋完善。社保水平稳步提高。净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02人,城乡基本养老覆盖率97.59%,医保结算额增幅达20%。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2万人。“用工保障服务直通车”微信平台求职报名13444人次。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262人,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137万元。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全年发放困难群体供养资金800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54.7万元、物价补贴447.5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百分百脱贫。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供给不断加大。二幼改扩建一期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路小学二期、海中东扩三期等在建工程达序时进度。2019年高考省文科状元花落海安,4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全省领先。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市中医院科研教学楼、白甸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7家。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点单式”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工作有新作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老人数占比达10%,农村敬老院医务室建设加快。文体事业多元发展。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新馆、青墩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建有各类体育场地1586个,承办国际、国内多场重大体育赛事。

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破九类刑事案件189件,推毁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八类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南通最低,连续15年获评省平安县(市、区)。基层治理创新逐步深化。积极推进“警网融合”工程,有效开展“清仓见底”行动,全力打造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各类问题隐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网格化治理经验先后两次在全省介绍,获评“七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县(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得到加强。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危化品、交通运输等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防范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总的看,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市委审时度势、正确研判、及早谋划、积极应对,我市经济社会保持稳健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十分突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体经济增长的基础尚需稳固。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仍然偏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有待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依然存在;新国土法实施后,土地供需矛盾预计进一步凸显。二是对接长三角区域力度尚需加强。从周边看,海门、启东以及嘉兴等地接轨上海启步发动早、先发优势强、接触领域广,外部竞争日趋激烈;从自身看,目前我市产业合作模式不少还是承接先进地区的传统加工制造,产业融合层次还不够高。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仍存隐忧。受中美贸易摩擦、行业大环境波动等因素影响,全市重点外贸企业前30强中有13家企业进出口总量同比出现下降。四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大气、水等环境质量改善仍需持续用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0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展望2020年,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受世界主要大型经济体之间贸易局势紧张、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较大等因素影响,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2.5%,这也是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慢增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贸易局势不确定性依然很高,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最新调至6%。但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持续释放红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力度空前,“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和诸多利好因素。从我市看,经济发展仍将保持稳健态势。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好,发展韧度和抗风险性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特别是随着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为我市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综合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市经济运行态势,按照“领先发展、积极稳妥”的原则,我市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保7%,力争7.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确保6.5%,力争7%,其中工业投资7.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140亿元。

——实际到账外资3亿美元。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0.04个百分点。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0.5件。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60家。

——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

——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1.8%。

——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以上。

——城镇化率提升1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南通市下任务。

——PM2.5平均浓度力争41微克/立方米以内。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76%以上。

——市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水体比例75%以上。  

——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南通市下任务。

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持续开展“重特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围绕“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产业高地,幸福之城”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根据上述目标和总体要求,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立足打造产业新高地推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做大总量规模。常态化抓好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全力优存量、促增量、控减量,以“量”的积聚推动“质”的提升。2020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300亿元,增幅确保12%,力争15%;工业增加值增幅8%以上。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南通市“保二争一”,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强势推进大企业培育。实行扶持政策精准滴灌,力争培育20亿元以上企业12家,50亿元以上企业9家,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力争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个,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继续做建筑业。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规模化,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800亿元。持续实施品牌质量强市战略。争创省质量奖1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行业、地方标准8项。

二是做优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核心竞争优势。扎实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争取2020年年底通过验收。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两千亿元,增幅15%以上;服务业五大行业营业收入增幅12%。坚持发展枢纽经济不动摇。将商贸物流产业园作为发展主阵地,不断提升物流功能性平台核心优势。培育新兴服务业新亮点。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和培育大型服务外包企业,推动文创产业发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内涵。加快消费模式和业态创新,力争202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增幅7%。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

三是做精现代农业。调优做强五大特色产业扩大桑园、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做大做精果品、蔬菜产业,稳定生猪等畜禽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2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企业。依托鑫缘、天成、中洋、季和等农业龙头企业,成立现代农业产业联盟。规范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强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建设,力争示范家庭农场比例达15%。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艺农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四是做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及省市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创新企业融资方式。鼓励总部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多种方式融资。构建高效便捷的转贷运营模式,全面推广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坚决打好处非攻坚收官之战,精准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切实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推动企业上市持续突破。聚焦铁锚玻璃科创板上市,推动跃通数控、佳景健康加快运作,新增企业报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二)立足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一是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全力打造交通枢纽网络。推动盐通高铁建设,加快与上海高铁枢纽衔接。积极争取张皋过江通道北延工程,推动328国道海安段与泰州段衔接规划。提升铁路二级编组站编组能级,加快融入南通空港、海港。着力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紧盯上海、苏南等地区,全力招引高端、高新项目。鼓励支持联发、文凤、鹏飞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与苏州吴江、昆山玉山等地的重点产业集群形成互补对接。加快融入协同创新共同体。鼓励支持上海高校院所在我市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吸引长三角地区各类人才。积极开启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长三角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加强医疗骨干人才进修学习和名医到海交流指导;配合建成全省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二是全领域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加大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力度。提高城市投资吸引力。进一步推行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和“互联网+招标”模式,加快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提升政务服务版块在“我的海安”APP移动端应用。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和查处回应制度,进一步压缩事项办结时间,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狠抓有效投资增长。全力招引重特大项目。着力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全年招引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不少于10个。强化技改项目谋划。引导企业开展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力争设备投入亿元技改项目不少于20个,10亿元以上重特大技改项目2个。推动专业园区集聚高效发展常安纺织园围绕强链补链招引项目;机器人产业园积极招引智能制造项目;时尚锦纶产业园重点招引建设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类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配套产品项目;开发区和高新区台商产业园,重点加大台资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

四是精心谋划“十四五”。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强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研究,抓紧起草“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做好26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听取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努力使“十四五”规划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市情实际、反映人民意愿。

(三)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高端科技合作。加大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在我市企业的转化应用,新增院士合作项目10个。打造两区创新主阵地。加快提升开发区海安上海交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高新区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等产业研究院运行质量。高新区争创省级高新区排头兵。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实施“海陵英才”计划为重点,推动清单式、精准化引才,全年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0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0人。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着重推动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等为代表的全面创新。持续深化各项农村改革。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健全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力争20%以上的村对农户分红。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继续深化曲塘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推动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法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打造“海安样板”。

三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做大外贸总量。将壮大外贸主体、开拓国际市场等纳入政策重点激励范围,实施企业出口“破零行动”,探索自办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全面提高引资水平。推进多方式、多渠道引进外资,保障好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全市外资到账3亿美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引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抱团“走出去”,鼓励已经“走出去”的装备制造企业建设海外生产基地。

(四)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

一是凝心聚力建设新城。高标准建设上湖创新区(中意生态园)力争中科院上湖创新广场、同方飞立科创园、上湖医院等工程加快建设;争取上湖高中实现交付使用;主动对接意大利等国家驻华机构,吸引境外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项目入驻中意海安生态园。精心建设新通扬生态区。加快推进紫石路北侧、黄河路南侧区域二期工程,省海中外国语学校以及凤栖花园一二期工程建设;继续做好新通扬河流域整治。

二是切实改善城乡面貌。建设高品质城市完成老旧小区功能提升扫尾工程,推进主城区、新通扬河北侧等区域房屋征收。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城市扬尘、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持续做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工作。打造秀美镇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村示范,打造不低于5000亩范围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域。实现农村改厕普及率96%,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100%,建成绿美村庄10个。

三是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实施闸东路、草坝路、南海大道改造工程、推动旺池路西延、如海河景观大道南延等道路工程建设,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惠民工程建设。推进农路道路亮化、数字交通提升等工程;推动网约车、定制客运等交通新业态规范发展;多渠道增加停车设施。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引江供水三期工程,启动区域供水三期净水厂建设,完成10个高层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

(五)立足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美丽洁净新家园

 一是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废。开展主要流域综合整治,确保省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保持66.7%,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到75%。狠抓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柴油货车专项整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达76%。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红线区域环保准入门槛,加强对红线区域内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生态红线区域环境安全。强化规划引领管控。潜心编制全市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全面落实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实施生态修复。重点强化区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程,持续实施河道整治,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

三是强势推进环境执法整治抓好环保督察整改。把中央、江苏省环保督察、南通市环保专项巡察问题整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任务,坚决、主动、彻底抓好整改。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深化印染、化工等行业专项整治,实施“散乱污”企业、家具行业后督察,严厉打击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持续开展“亮剑行动”。推广环境资源执法司法联动执法新模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六)立足发展成果共享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是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全力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推进社保扩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帮扶低收入困难群众参保,督促中小微企业依法参保,提高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率,确保各项指标在南通市处于领先。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聚焦住房和饮用水安全等领域,用足用好精准扶贫政策,确保“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工作到位;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

二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创建步伐完成省海中东扩三期、长江路小学二期、海师附小海光校区等工程建设。实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薄弱学校改造,到2020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省定标准。推动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监管,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推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健身场地建设,巩固强化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成果。积极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青少年儿童权益。

三是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力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建立健全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基层基础建设等长效机制,有效遏制黑恶势力滋生。推动网格治理提质增效。推动网格巡查常态化、规范化,确保网格规范达标率保持省市前列。聚焦平安稳定、公共安全,拓展“网格+”融合发展机制。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服务功能,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及时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和群体性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艰辛创伟业,奋斗铸辉煌。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关心和监督下,高举高质量发展旗帜,坚定“高质量发展争第一、百强排名进二十”奋斗目标,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海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