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02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五年新征程,起步是关键。我们将蓄势待发,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以及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紧盯发展目标,争分夺秒抓落实,全力以赴求突破,务实开展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努力实现“十三五”精彩开局。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扣“北部新城,百亿大公”的目标定位,构筑“海安北·新大公”发展新优势,在务实“三大攻势”中推进一、二、三产齐头并进,全力拼抢红旗区镇,勇争第二方阵排头兵,把“海安北·新大公”打造成“动车时代、节点城市”的新型示范区和新兴增长极。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工业应税销售确保增长12%、力争15%,服务业应税销售确保增长25%、力争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转型,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在提升运行质态中培植工业发展新亮点

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加快工业转型步伐,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布局调整,构建新型产业分布,推动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坚持培大扶强,实施梯度培育。鼓励更多的企业与政府签订“一企一策”协议,在政企联动、要素支持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服务。实施“个转企、企上规、规转股、股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建立20家应税销售500万至2000万元科技型、新兴产业型小微企业运行监测库,利用标准厂房载体,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上规模。加大中坚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年内新增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

打造产业优势,构建多元板块。支持鹏飞集团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参与境内外项目的合作开发,打造主机生产企业龙头带动,辅机生产企业特色鲜明、配套制造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材装备制造集群。大力扶持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发展,加大中科亚美、志高、一言、铧迈等企业的服务力度,促进企业优质发展。利用道口经济优势,继续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板块“缺链”、“短链”项目,形成先进、高效、生态的产业集群。

加大设备投入,推行品牌战略。加大技改奖励幅度,鼓励企业走“零征地”技改强企之路。通过新增设备,扩大产能,新上一批建设周期短、投资见效快、贡献份额大的新项目。鼓励全镇优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培育企业挂牌上市梯队,年内推进2家重点企业早对接早入轨,争取一家企业挂牌上市。积极支持企业以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优质产品为依托,实现产品名牌向区域名牌转变。重点指导鹏飞集团申请国际商标注册,开展国际知名品牌创建。

二、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繁荣新兴业态中实现服务业新提升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

强化服务业载体建设。加快城市综合体、精致酒店、农贸市场等为重点的“六个一”工程建设,引领服务业向功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突出服务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招引业态优、规模大的项目落户。全年完成新开工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个(含旅游项目),新竣工项目2个。

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的优势,重点培育服务业物流、仓储企业,努力发展商贸物流。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引导全镇龙头工业、农业企业逐步完善物流系统。探索发展社区服务业,通过农贸市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卫生、社会管理、物业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加强电子商务高端专业人才引进,鼓励通过政、校、企多方合作创立电子商务创业基地,推进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支持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结算等应用。助推建筑企业走出去,全年力争完成建筑施工产值33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增添文化底蕴,重点打造“驿路梨花”、农业生态园观光旅游、主题文化园、水乡华尔街等精品旅游项目,继续举办“梨花节”“赛羊节”等,增加趣味性,增强参与度,以节会友,提升乡村旅游的满意度、满足感,形成大公镇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品牌宣传,进一步扩大我镇旅游知名度,不断拓展客源市场,吸引周边省市和地区更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挥优势,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在推进富民强村中迈出现代农业新步伐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集约化为主旨,全力打造支柱产业。做强茧丝绸产业,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蚕业农场,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做强山羊产业,叫响“大公山羊”品牌,推进山羊规模化、生态化饲养,新上山羊屠宰、分割、冷藏加工项目,重点培植羊肉特色餐饮,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公山羊产业链。巩固梨果、食药用菌、生榨菜籽油、中草药保健品等产业,形成品牌效益。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西部里下河地区继续以“里下河万亩生态农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新模式。东部重点打造设施蔬菜、设施水果、设施渔业等高效设施农业品牌,形成规模、品牌效应。加大对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引入农业休闲娱乐观光项目参与农业园区建设,使一产主动联系二、三产业,形成“接二联三”效应。

拓展富民强村渠道。注重农业项目招引和标准厂房出租,挖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增值潜力,确保村营收入超30万元村全覆盖,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达10个以上。完善农民增收机制,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全托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组织实施好农业项目工程,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里下河地区圩堤加固工程。

四、开发开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在强化贴心服务中营造“三大攻势”新氛围

把“三大攻势”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强化精准招商、细微服务、科技引领,在全镇形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的热潮。

再掀招商引资新攻势。利用“东有道口、西有港口”、“公铁水”顺畅对接的枢纽要地优势和新兴科技产业园区、中小企业集聚区、城镇核心区三大产业园区平台优势,继续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注重“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充分发挥铧迈新材料、志高重工、一言商品钢筋、中科亚美科技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落户投产的优势,招引相关联的项目,在道口经济区形成大项目集结群。主攻重点协会、商会、园区,开展对接合作,聘请10名企业家、会长、名人担任我镇经济发展顾问、招商代表,主抓“一名党政负责人一名企业家一名招商人员”的组团招商模式,有针对地拜访与我镇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扎实开展活动招商、境外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确保实效。全年力争完成注册外资1000万美元,外资到账6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新招引1000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1个、重大亿元内资项目2个、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3个。全年确保完成签约项目任务数20个。

再掀项目建设新攻势。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大力实施项目会商制度,对在手、在谈、在建的项目实施领导挂钩、分类指导、专人跟踪、全程服务机制,督促在建项目早开早竣。全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新竣工工业项目23个,新增开票设备投入1.26亿元。搭建创业平台,进一步加快创业园建设,鼓励利用标准厂房等新上项目。强化创业培训,促进财富创造型创业项目、就业促进型创业项目、新增纳税个体工商户、纳税私营企业等指标的增长,保持民营经济、全民创业的良好势头。

再掀科技创新新攻势。加快科技创新,争取全年8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形成合作项目,7个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项目。加大鹏飞企业研究院与中科院、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在节能储热、脱硫脱硝等方面的开发新产品。引导具有一定品牌优势和本地特色产品的企业加入“阿里巴巴-海安产业带”,拓展企业销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招引“千人计划”专家、省“双创”人才以及各类创业人才,做好蓝领技能人才招引和企业人才培训。

五、提升内涵,大力完善功能配套,在加快城乡一体中打造集镇建设新格局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功能完善、商贸繁荣、畅通精致、具有鲜明特色的田园新城,让“海安北·新大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

完善发展规划体系。积极融入主城区,全力建设北部新城。坚持规划引领,加快集镇核心区发展,推进镇西南路、祥瑞花苑、贲巷花苑临街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完善胜利路两侧发展规划,推进市场、学校、医院等重点市政项目逐步南移。完善新兴产业园、创业园、建材产业园等园区发展规划,走特色发展之路。

凸显道口经济优势。全面服务推进353省道与沈海高速立体互通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优化道口周边发展规划,加快道口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把海安北互通打造成推动大公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协调推进凤山路北延工程,做好相关重点工程的配套服务。加快集镇土地的开发利用。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353省道、晓星大道北延段、人民路等景观大道沿线街道景观建设规划设计,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景观。继续加快道路绿化、路灯亮化、街心游园、污水管网规划和建设,开发小区、安置小区物业管理从头抓起,一步到位。加大三个镇区专项整治力度,对沿街店铺、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严格管理,集中维护破损设施,全面提升集镇形象。

六、协调发展,大力强化公共服务,在注重优质均衡中彰显小康社会新景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各类社保扩面提标,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加强卫生服务室建设,理顺关系,实施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想法设法增强贫困家庭自身“造血”功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收入增长点。

推进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立德树人,紧扣“高效课堂、美丽校园、品质教育”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县领先。务实文化惠民,丰富农村文化建设内涵,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好人口计生政策。加强平安法治建设,实现“七五”普法良好开局。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阳光信访,推进依法治访。强化安全生产,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巩固“双禁”成果,完善等级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继续推行“以河养河”。重点开展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杜绝畜禽粪便直排,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绿化造林工程,绿化造林面积500亩。

实施民心工程,大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沈海高速海安北互通建成通车,353省道正式通车,两侧绿化顺利推进。

二、启动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各村文化活动阵地达标。开展文化下村、文艺调演等活动,继续办好梨花旅游节和农民、职工运动会。

三、继续实施非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安工程,推进教育现代化。

四、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使用,15个村为民服务中心建成达标并规范运行。

五、完成拆坝建涵56座、建桥23座。实施省级高标准农田整治1万亩。

六、加大集镇整治力度,镇区亮化、绿化进一步提档升级,新建街头绿地、小游园5处,完成王院、贲巷安置小区的整治提升。

七、建设污水管网9.8公里,连接城北污水处理厂,实现园区、镇区污水收集处理的全覆盖。古贲集镇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

八、北凌河封闭工程建成通车,建设农村奖补路9公里,大星路东段等农四路完成拓宽改造。

九、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规模超市和精致酒店。

十、启动镇志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