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斜镇2023年工作规划
来源: 滨海新区 发布时间:2023-07-17 09:57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聚力提升经济运营新质态。坚持“产业强镇”不动摇,聚焦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狠抓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强链补链放大产业竞争优势,招引培育一批头部企业,新增规上企业6家,规上开票40亿元。强化分析研判能力,做好全镇经济运行监测,关注重点税源企业,确保财政收入实现均衡、足额入库。积极招引总部经济,创建总部经济集聚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支点。研究出台园区工业厂房转让、租赁管理办法,推进园区企业腾笼换鸟,快速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增产增税。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出台奖励政策,瞄准前沿领域,巩固优势链条,推进数智赋能,抢占新赛道、布局新产业。以鼎锃科技、裕华自动化、新稷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纽带,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集聚。鼓励品合石业、澳凡家具、百石通科技等骨干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持续做强做精。积极推动明芯微电子进军新三板精选层,促成千品新材料、锐剑科技等企业入轨上市工作。

加快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围绕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引进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商业街等服务业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聚力打造文化旅游地标产业,突出红色文化、温泉康养、海鲜美食、工业旅游等主题,谋划打造新时代国家民兵培训中心、温泉康养基地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

(二)坚持攻项目、强载体,聚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把招商引资作为永恒主题,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突出重特大项目带动,强化园区载体支撑,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树牢质效导向,严把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亩均效益、单位能耗、排放指标等准入关,提升项目源头质量。全面掀起全员招商热潮,突出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强化精准招商,优化整合专业招商力量,用好平台招商、活动招商,打好资本招商、顾问招商、乡贤招商“组合拳”。主动把握上海、浙江、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时机,进一步细分行业领域,优选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创新企业,招引一批强链补链项目。

更实举措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班子成员挂钩制度,定期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强化服务管理,提高投产项目转化率,助力朗驰科技、锋芒科技、启航研磨二期等一批重点优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达产。全力推进新稷科技、鼎锃科技、锐剑科技等一批技术含量高、亩均效益好的重特大项目,形成新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点。

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搭建“银政企”联通平台,畅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坚持问题导向、一线服务,全方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三)坚持强科技、谋创新,聚力构建动能转换新格局。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加速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把握政策方向、加大技改投入,在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支持中洋、天成加快生物基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应用。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积极推进道达复合新材料、双冠新材料申报“江苏精品”,助力明芯微电子申报“专精特新”,扶持天成蛋业鸡蛋加工智能车间建设,不断提升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

打造智慧涌动的创新平台。逐步建立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在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创建上实现突破,更高水平推进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狠抓科技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加大科创项目招引力度,力争全年新招引科创项目6个以上。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确保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

构筑英才集聚的创新高地。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重点引进一批能够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及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做大做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基本盘”。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引进产业匹配度高、技术含量强、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力争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入选南通市“江海英才”2人,海安市“海安英才”计划3人。

(四)坚持优功能、提品质,聚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深化“多规合一”成果,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补齐优质功能,建设更具吸引力的品质新城。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实施市政区间道路、雨污水管网、水环境提升等工程,完善供水、供电、燃气等管线建设,启动南通国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推进老坝港35KV开关站建设,为新城建设、项目落户提供有力保障。

全力推动重点工程落地落实。全力推动金港学校、金港酒店、供电培训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温泉展示中心、强村加油站道路服务区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行。启动金港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城花苑、广纳湖悦天境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贸市场、小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招引力度,以点带面助推新区人气集聚。

致力提升功能品质优质优化。有序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加快完成国土规划空间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进一步完善全镇规划体系。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果,以绣花功夫切实抓好镇区精细管理,高质量打造整洁有序新区环境。加强居民文明行为教育,提升城乡治理水平。

(五)坚持强基础、创特色,聚力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推动农业高效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装备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释放千亩滩涂、5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水产养殖、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竞争优势,力争完成重大千万元农业项目4个。

推动农村面貌改善。围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撤并镇区整治、破落建筑整治等工作,多层次、多形式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向常态长效发展。持续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工作,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带动各村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实施经济薄弱村帮促行动,不断增加村营收入“造血”功能,实现村营收入65万元全覆盖。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引导各村积极招引二三产项目和总部经济,盘活各类闲置资源,不断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分红收益。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和规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六)坚持严整治、强监管,聚力塑造生态优良新环境。牢固树立“两山”理念,落实最严监管措施,着力攻坚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对环境问题零容忍。以国省考断面水质力保优Ⅲ、大气环境质量保持领先、土壤环境质量严守底线为工作目标,滚动开展污染点源排查整治。继续加大污水管网、分散式农污治理工程建设力度,逐步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健全常态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网格化治理体制机制,增强环境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切实将问题发现在平时、解决在当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化解环境信访问题,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满意度。

积极推动绿色转型。严把项目、行业准入关,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加快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和应用,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树立绿色生产消费导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铺就生态底色。   

(七)坚持办实事、惠民生,聚力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力做好富民、惠民、安民、乐民之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优化疫情防控。精准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推进分级分类诊疗,切实做好药物储备和应急准备。继续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持续推进养老、医疗、居转企等社会保障政策,重点做好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加大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完善教育教学硬软件建设,加大优质师资力量引进,提升教学水平。大力发展慈善、志愿服务事业,加强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权益保障,建设更有温度的爱心之城。

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安全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健全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维稳矛盾排查化解力度,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消化在初始阶段,努力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债务管理,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多措并举拓宽化债渠道,确保债务率稳步下降。加快处置高成本存量债务,严控新增融资成本,推动债务结构不断优化、综合成本持续下降。健全完善风险预警、资金储备、应急响应等债务风险管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出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