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甸镇地处里下河地带,地理位置、功能形态微显“洼地”特征。策应全市“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的要求和全县“三大攻势”、“三大行动计划”的部署,白甸镇必须自我强化南通中心镇、守关里下河的“门户意识”,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掀起招商第一攻势,让项目集聚白甸,全力打造“项目白甸”新高地,强势崛起里下河。
实施外向带动,推进项目“嵌入式集聚”。集约化考量主体功能区资源空间,着力优化功能载体,采取“填空补面、填平补齐、插针补点、拾遗补缺”等方法,嵌入式打造优质项目承载能力,切实提升“寸土寸金”项目建设效率。以智慧招商为第一取向,实施“精准盯人战术”,盯牢上海、浙江、苏南等重点地区,盯紧台资企业等重点板块,主动承接上海青浦外迁企业,对接浙江诸暨化纤产业,努力实现装备制造、锦纶新材料、节能环保、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招商新突破。
实施创新驱动,推进项目“嫁接式裂变”。实行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众企一策”,推动企业主动输入科技创新“源代码”,全面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在嫁接技术、嫁接人才中裂变一批科技项目。认真梳理园区企业产品、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构成,综合评估企业发展潜力、成长空间、营商模式,构建企业项目库,精准施策,动态决策,保持创新驱动持续扩张力。以节能环保产业园为载体支撑,鼓励现有企业不断加大技改、设备、产品等有效投入,实施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引导企业“靠大靠强”、“组合融合”,通过股权让渡、技术投资、项目开发、市场共享等途径实现裂变做大、抱团做强。
实施服务撬动,推进项目“创业式覆盖”。积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全面激发各类市场主体转型创业、“二次创业”活力,针对不同项目、不同企业制定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方案,有效扩大项目投资覆盖面,务实推动项目建设从“少而小”向“精而强”转变,增创“项目白甸”后发优势。强化“我是第一责任主体”的担当意识,恪守“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实施党政负责人领衔包片、镇村责任人区间包干制度,形成储备项目、开工项目、在建项目、竣工项目滚动推进格局。构建“负责人盯项目、责任人盯进度”一线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快落户、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达效,形成“一月一批项目入驻、一年一批项目达效”项目建设加速度,努力打造“项目白甸”新高地。